
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俗稱盂蘭盆節或盂蘭勝會。港九各地舉行的盂蘭勝會,尤其潮州僑團與街坊,都有一番隆重儀式,作大法會,燒衣施食,供養孤魂,影響所及,遂使一般市民,莫不以為盂蘭盆是鬼節。其實,大家對盂蘭盆節的真正含義,已日漸忽視。由於不知它的由來,自然難以照它的原意實行,大家祇是依樣畫葫蘆,不問青紅皂白。
盂蘭盆原是印度話,翻成華語是「救倒懸」的意思。是說受苦極重的眾生,有如倒懸,現在有人設法救其出苦。吾國舉行盂蘭盆齋,是肇始於梁武帝大同四年,後漸盛行,一直流傳至今。
盂蘭盆節的故事,原出在佛教的大目犍連尊者。目連是釋迦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出家後精進修道,不久便證阿羅漢果,獲得六種神通。所謂六種神通是︰
一、神足通,變現自在,往來無礙。二、天眼通,天堂地獄,洞見無礙。三、天耳通,遠近聽聞無礙。四、他心通,他人心念,悉知無礙。五、宿命通,知己及人,前身無礙。六、漏盡通,煩惱漏盡,生死無礙。
目連自出家後,未能知亡母生於何處,今既獲得神通,即以天眼上觀二十八層天,下視十八層地獄,到處找尋,結果均無所得。繼而再觀餓鬼道中,見有無數奇形怪狀的餓鬼在那受苦,於此一剎那間,目連忽然發現亡母也在其內,腹大如鼓,咽若針孔,經年累月,饑渴交逼。目連見其母這種淒慘狀況,萬分悲痛。於是立即以缽盛飯,用神足通,往奉其母,母得飯後,即用手護缽,恐怕餘鬼侵食,右手摶食,以為暫可充饑。不料,其母因生前慳貪,墮落鬼道,必須受報,飯到唇邊,忽然化成火炭。目連神通雖大,亦無可奈何,目連悲哀號叫,盤桓良久,終無他計,便奔往佛處,將經過對佛陳述,請佛設施方便,挽救其母。
佛說,汝母罪根深重,生前不信三寶,常殺害生命,撥無因果,廣造眾罪,故今受報,但憑汝一人之力,何能挽救?唯一辦法,藉十方眾僧威神之力,方能令她脫離痛苦。意謂佛陀雖然法力不可思議,也不能直接挽救其母,因為佛也不能轉定業。必須俟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結束,以珍饈百味,或以床敷臥具,供養十方大德僧眾。憑藉僧眾同心合力,為其母親發願回向,才能把其母從餓鬼道中救出生天。
結夏安居是一種佛制,出家僧侶,於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不准隨處遊蕩。應在山間入定,或在樹下打坐,有自利者,得證阿羅漢果;有利他者,眾生亦可轉凡成聖,至七月十五這日,大家雲集一處,共同行自恣法。在此三月中,若有犯過者,隨人恣舉所犯,當眾發露懺悔。此日凡聖同聚會,聖者已證聖果,凡者經自恣後,也得清淨,故又稱是日為「佛歡喜日」。因此,若有人於此日設齋供僧,能獲無量殊勝功德。經云︰「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其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者,皆可生天,自在化生。」
目連依佛所示,得償救母之願。後人有鑒於此,也於是日齋僧,有人以為,出家僧侶,背井離鄉,遠遊訪道尋師,此乃不順孝道。其實世人祇顧目前,父母在以事敬,父母死以禮葬,這祇是小孝而已。殊不知現在雙親及過去父母,若造惡業,必墮惡道,而用何種方法救其出苦?若真能割愛,早入佛門,精進修道,經若干時日,證得聖果,那時非但自己了脫生死,並將多生父母及歷劫冤親,皆可救出生天。有如目連救母之事,才是達到真正孝道的宗旨。「生事愛敬,死事哀戚。」是世間小孝;「一子出家,九祖昇天。」才是出世大孝。再說,眾生生死相續,皆由貪愛為本,貪不能止,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續不斷,沒有了期。若徒事祀鬼而不知孝道,則更不足以言盂蘭勝會了。
本文原載於《學佛文集(修訂本)》,並見於圓明寺網頁:https://www.yuanmingmonastery.org/blank-8,佛門網蒙圓明寺答允刊載,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