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講經的人是法師,為甚麼說聽經的也是法師?--《妙法蓮華經》〈法師品〉講記(一)

編按:慧瑩法師(1919-2013)繼承「法華王」遠參老法師的思想,專弘《妙法法華經》及一乘菩薩道。〈法師品〉是《法華經》的第十品,佛陀講了很多關於此經流通的要點。到底我們應如何弘揚、傳播《法華經》,內容充實有用,值得我們思惟。此開示乃慧瑩法師在1990年代講於妙華佛學會,由何翠萍筆錄。原文刊於妙華佛學會網頁,佛門網獲妙華佛學會授權轉載,特此鳴謝。標題為編者所加。

我其實不太會講經,所以不敢隨便受請,我凡有所講,都不算是講經,最多只能算是復經,我把遠老法師所講或其他法師所講復述給你們聽,所以你們不用封果儀給我,也不用供養我,我沒有資格接受。我之所以在明珠佛學社、慈航淨院、東遠堂講過經,都是還人情債。智通師父非常慈悲,這次叫我講〈法師品〉。我覺得很好,因為〈法師品〉有三軌。這三條軌道,能對治我們的煩惱。其實,三軌和四安樂行的內容差不多,對學佛人都非常重要。 

依《法華經》的次序,〈法師品〉是第十品,是流通分中的第一品。這一品講了很多流通的工作、流通的方法和流通的利益,所以,這一品很重要。甚麽是流通?流行和暢通就是流通。例如,水一定要流行暢通,否則就會變成死水。如果河水被阻塞,就會泛濫成災。所以,一定要有一條路線,引導河水流通。佛法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令它流行暢通,才能利益眾生,如果不能流行暢通,就不能利益眾生,所以,佛要付囑流通。 

流通的意思,如果用通俗的話來講,等於廣告宣傳的形式。佛法也要讓人知道它的好處、流通的好處、能流通者的好處和接受佛法的好處,然後才可以流通。所以,流通分全部是講做流通工作的好處、推動佛法的好處,以及接受佛法的好處,好像廣告的形式,有宣傳的作用。

世間上的宣傳,每每是過分誇張,以吸引人們購買。佛法的宣傳,是不是有同樣的作用呢?佛法當然志在流通,志在利益眾生,看起來也好像很誇張,利益大到不得了。其實,以《法華經》來講,佛所講的話,不會誇張得很過分,因為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如果你覺得佛打妄語,是因為你不知道佛的尊貴和高妙。你若真實地體會到,就不會覺得佛所說太誇張。這個道理我們要瞭解。 

說到流通的好處,佛在世時,聽到佛說法和宣傳佛法,都有很大的好處。佛滅度後,我們做流通工作,受持佛法,也一樣得到很大的好處。每一個佛教徒,都有責任流通佛法。 

我們流通佛法,首先要認識佛法,如果不認識佛法,又怎能流通呢?不只是在台上對大眾宣傳佛法才算是流通,你對一、兩個人講,也是流通。我們明白了道理,要負起流通的責任。流通的責任,就在佛教徒身上,凡是佛教徒,都應該明白佛法,如果佛教徒不明白佛法,就做不了佛教徒的工作。 

雖名一乘菩薩,程度各有不同

凡是信佛的人,都叫做佛教徒。不過,在佛教裏,有種種程度不同的佛教徒。以整體佛法來講,有所謂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大乘, 若加上一乘,就變成六乘,有這麽多等級。如果以出家人和在家人來講,有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甚至分七眾,加上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尼,有種種的等級差別。 

雖然佛教裏有五乘、四眾或七眾的等級差別,但在法華會上,全部差別都取消了,要廢權,要開權,過去的五乘四眾的等級差別一概作廢,剩下唯有一乘法,其他的都不談。但一乘本身,如一乘菩薩也有種種差別,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那些一乘大菩薩,有大神通,有大智慧,有大功德,而我們這些信一乘的人,名義上可稱為一乘菩薩,但與那些一乘大菩薩相比,相差甚遠。所以,一乘菩薩名是相同,但在程度上、功德上是參差不齊,有淺深、高下之分。就如學生,讀幼稚園的是學生,讀大學的也是學生,程度上有很大差別。 

流通《法華經》的工作,一定是由一乘人來做,不會由三乘人來做,因為他信受佛語,瞭解佛意,明白一乘的好處,自然會熱心宣傳,熱心做流通工作。

在法華會上,所有法會上的人,無論是菩薩,或是聲聞、緣覺,無論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都已經為他們授記作佛。〈方便品〉說,所有聞佛所說一句一偈,佛都為他授普記、通記。法華會上的人,全部都恢復了一乘菩薩的地位,都是一乘菩薩。而我們生於佛滅度之後,生於所謂的末法時代,沒有好因緣見佛,未能參加法華會,未能聽到佛說法,但〈化城喻品〉也說,未來世中三乘弟子都是十六沙彌教化過的。〈法師品〉說,佛滅後聞《法華經》一句一偈, 一念隨喜都能得到佛授記。由此可知,佛世時的弟子得到授記,佛滅後的弟子也得到授記,所有佛弟子都得到佛授記。佛金口宣說,全部弟子都是一乘菩薩,將來全部都要成佛。不過,在法華會上得授記的,當然是好些,最低限度是親眼見佛,親耳聽佛的音聲,這種印象非常深刻,所得的利益當然也就大些。我們這些後世的人,雖然不是在法華會上親耳聽佛說法,但我們有機會看到《法華經》, 有機會聽人解說《法華經》,即是間接聽聞佛說法,所以也等於得授記,只是我們的印象比較淺,利益比較少,但我們能深信,也即是一樣得到授記。 

在佛滅後,做流通《法華經》的工作,比較困難,因為佛滅後,有一乘佛法流通世間,同時也有三乘佛法流通世間。而三乘是方便,方便即是「權」,是權巧施設,佛隨宜說法,意趣在一乘,一乘才是真實。佛在〈方便品〉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但有些三乘人,愛護三乘,認定三乘才是真實,一乘是偽造的,不是佛說的,所以他就要對付一乘人。因此,要流通《法華經》就很困難。 

佛法一定要有人去宣傳

在流通分裏,佛說出很多獎勵流通的話來幫助後世的人流通《法華經》。任何一個人,有機會聽到《法華經》,並且能信受,能真正瞭解經義,所得到的利益,和佛在世時聽到《法華經》所得的利益是一樣的。我們沒有必要因生在末法時代而起自卑心,而應該生起歡喜心,我們一樣有機會聽《法華經》,一樣能瞭解佛的意旨。 

現在講品題。「品」即是類,屬於某一類的內容分類在一起。這品講流通工作者的事,凡是做宣傳工作、做流通工作的人,都可以稱為法師,所以,這一品叫〈法師品〉。 

佛法一定要有人去宣傳,假如沒有人宣傳佛法,佛法就不容易流通。也許有人說:「不一定要有人宣傳,自己拿部佛經來讀,慢慢就會明白。」雖然有些人很聰明,很有智慧,在讀經過程中就會明白,但甚少這種人。古德說:「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因為佛法沒有人講,就算有智慧人,也不容易能瞭解。 有上根利智,很聰明的人不是很多,萬中無一,如遠老法師是自己讀通經文而悟出佛意,有些有智慧的人也讀得通,不過這種人甚少甚少。一些很有學問的人, 讀起佛經都是沒法子讀得明,這就要講宿世因緣,宿世若有善根、有特殊的慧力, 不須別人講解也能明白。 

這一品說,凡是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法華經》都是法師。讀經的人是法師,誦經讀到可以背誦,也能影響別人跟你一起讀誦,解說書寫都是做流通 工作,都是志在他人知道《法華經》。也即是說,你們每位都是法師,因為你們各位都有做讀誦、受持、解說、書寫的工作。如果你們說自己不是法師,那我也不是法師了,如果我是法師,你們更加是法師,可能我不及你們那樣熱心,在座的菩薩,比我熱心得多。

聽經也是法師?

〈法師品〉 只講了讀、誦、受持、解說、書寫五種法師,其他經講有十種法師, 也即是這五種加上聞經、思維、隨喜、供養、施他,也即是十法行。聽經屬於流通之一,能來聽經是很難得,不是很多人能發心聽經,所以,聽經也是法師。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那裏拜懺,那裏打佛七,那個寺院開幕,去參加就是隨喜。這不是隨喜,而是趁熱鬧。佛講的隨喜,不是這個意思,只有隨順佛語,生歡喜心才是隨喜。供養不但有物質供養,還有法供養,能瞭解佛法,生起尊重恭敬的心, 熱心宣傳佛法,影響他人,就是法供養。只用物質供養,不一定能供養到三寶, 要生起尊重恭敬心才算是真供養。施他也是一樣,看到有緣的人,即使是說一兩句,也算是以法布施;或者送經書給人,也叫法布施;又或者耐心勸人去聽經, 也是施他。如果你不勸他,他就不會去聽經,因為你的勸說,他才會去聽經。還有,別人來到法會,沒有位置坐,你讓座給他,這都是屬於施他。 

能夠做以上十法行的十種工作的人,全部都是法師,全部都是一乘菩薩。這看起來雖然很容易,但如果只是依白紙黑字來讀一番,而不認識經中的義理,這是不算數的。十法行全部都是流通工作,一乘法師、一乘菩薩,主要在於認識 《法華經》,對經中內容有深刻的認識,瞭解佛的意旨,才算是法師。 

(待續)

延伸閱讀

為甚麼佛陀說「出家學道,發露廣大」?到底怎樣才是出家呢?出家的意義何在?慧瑩法師與我們談「出家須知」(上)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