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逆增上緣的逆向成就:從佛教寓言故事 看逆境帶來的修行契機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佛教鼓勵我們將逆境當成是一種心性的訓練,視這些困厄為成長的機會,讓人轉化和超越。從佛典故事可見,不順的因緣(障礙)也可以讓我們激發潛在的力量,並增長慈悲心。

《雜譬喻經》中記載,一位行者透過寬恕,化解與哥哥之間的仇怨,其後大家都證得佛果的故事。

在古印度,有位長者叫富迦羅越,膝下有兩個兒子。有一天,富迦羅越身患重病,臨終前囑咐大兒子:「弟弟年紀尚小,我走了之後,你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捱餓抵冷。」大兒子不捨,哭著送別爸爸。

富迦羅越長者離世後,大兒子的妻子說:「你弟弟長大後,說不定要跟我們爭奪家產。為了趁早防備,不如現在就趕他出家門吧。」


大兒子想起父親的遺言,心中猶疑,但也部分認同妻子所說的話。被妻子多次慫恿後,他便起了惡念。


有一天,兩兄弟一起散步,來到城外的墳場旁邊。大兒子心中起了殺意,但又下不了手,便將弟弟綑綁於一顆樹上,讓他自行餓死或被虎狼吃掉。

「你最近多次冒犯我,今天就罰你在墓場過夜,讓你好好思過。」大兒子撒謊道:「明天我再來接你走。」便狠下心腸離開了。


晚間寒意襲人,墓地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風在耳邊吹過,彷彿可以聽到死者的呼吸。偶爾傳來的野獸叫聲,讓弟弟嚇得哭了出來,無奈身上繩子無論如何也掙不脫,心中又是驚怕,又是憤恨,沒想到親兄弟竟然如此加害自己。

弟弟仰天哀歎:「唉!想不到我會被困在這樣恐怖的地方!不知道三界之中誰有大慈悲心,解除我今日的苦困呢?」

這時,佛陀以道眼觀見弟弟的呼救聲,正坐三昧放大光明,墳場即時除去黑暗,而弟弟身上的繩子也鬆脫了。

弟弟感激涕零,知道是佛的救度使他脫離困境,當下發願:「願我將來成就佛道,能夠度脫一切眾生,令其離苦得樂,就如佛今晚救度我一樣!」

佛陀隨後為他說法,弟弟當下大悟。他說:「雖然哥哥想要害我,但也正因為他,今日我才有機緣聽聞佛陀說法,斷生死之苦,現在我想回去報答哥哥的恩德。」

隨後弟弟便飛奔回到家中,向哥哥和大嫂說起事情的始末,兩人又震驚又慚愧。弟弟感恩地說:「雖然你們想要害我,將我囚禁在墓地,但也因為這個因緣,我才能夠解脫煩惱、成就佛道,這都要感謝你們!」接著他便為兩夫婦宣說佛法。

兩人於是至誠懺悔往昔惡業,當下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一家三口皆大歡喜。

佛教如何看「逆增上緣」

佛法說的「增上緣」有兩種,一是順緣,一是逆緣──順增上緣,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予支持、鼓勵的人、事、物;逆增上緣則是相反,例如我們想要往前走,卻受到牽制;想闖出一番事業,卻被多方阻撓。

一般來說,順緣是幫助我們成長,可是逆緣是障礙,怎會是增上緣呢?

佛教認為,生命中有一些阻力,反而更能夠讓我們往前進;同時,讓人更懂得感恩,增長慈悲心,更有同理心、包容心。例如佛陀的表弟,犯下五逆重罪,背叛佛教,累生累劫都設計謀害佛陀,所以佛陀可以很快成佛。佛陀很感恩這位菩薩,在《法華經》中為表弟授記,預計他將來會成佛道。

惟覺老和尚曾說:「『順逆皆方便』,順境和逆境都是助道的方便,都是在幫助我們做人做事乃至於成道的方便⋯⋯禍與福是不一定的,無論我們面對的是順境或逆境,都要本著正念,從正面的想法來處理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能夠成功,遇到壞的事情也會變成好的,遇到好的事情則會變得更好、更完美。」(註1)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像《雜譬喻經》中的弟弟那樣,寬恕甚至感恩想要加害自己的哥哥。然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可能慢慢就會發現,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厄,可以是修行的增上緣──透過佛法的道理,反省、檢討、改進,能讓我們調伏情緒,將計較心、煩惱心轉為感恩之心,這不但提升了自己的修行,更能化解冤結,從痛苦的輪迴中得到解脫。以這種感恩心對待他人,對自己是最快樂、最平安、最值得的事,不但心胸開朗,而且增長了慈悲心。

當然,遇到逆境現前也要處理,不要認為反正是逆境,是逆增上緣,即使被人加害也不迴避。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也就無法修學佛法了。(註2)

延伸閱讀:
從苦難的火海中煉出蓮花——漫談《一行禪師的傳記》


註1:中台世界《 惟覺談禪:如何面對順境與逆境》

註2:聖嚴法師《以感恩、迴向心面對順逆因緣》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