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電競遊戲也能利生?面對網絡世界不貪欲,做它的好主人:阿含經教導我們五種方法

在一個流行的網上討論區內,有人留下了這一番說話:「我打遊戲機打了二十年,現在三十了,我只能夠嘆一聲,唉……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虛妄,受盡貪、瞋、痴、慢、疑、妒、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憎怨會等等諸苦。多看佛經之後,我現在才明白,玩遊戲機就等於在虛妄之中再加多一重虛妄,……空虛永遠無法填滿,玩遊戲機可以令人不斷沉迷下去就是這原因。任憑我在遊戲機世界如何過關,升級,弄得天下無敵,還是玩好 enjoy,當我離開了遊戲機世界,回到現實世界,我得到了甚麼 value?就是三苦:苦苦、行苦、壞苦。」

對於長時間投入網上遊戲(當中部分是指電競)的情況,不少人都有類似的認知,就是虚擬世界和真實生活之間存在一大斷層。上面所引用的是一位自覺沉迷於電子遊戲者的現身說法。他亦引用了一些佛教的概念來述說自己的體會。然而,這也不是網絡現象的全部。

整體來說,佛教領袖、信眾和團體等,都沒有完全反對網上或電子遊戲等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一般的理解是,無論網上遊戲或電競等,玩也好,用也好,只要適度便無礙生活,用者亦可通過它們的優點,讓人得益。

舉個例子,當今教育界已廣泛使用電子產品輔助老師教學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香港不久前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電競試玩賽」, 參加者不是年輕人,而是一班校長。佛教黃焯菴小學的許定國校長是參加者之一。活動完結後,許校長接受報章採訪時,道出他的體會:「電競」是新世代一種學習策略,可透過學生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事——「打機」,引起和延續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認為,這是通過科技突破傳統課室的教學框架的新嘗試,讓學生從玩樂中學習,好好地利用「遊戲」的作用,紓緩壓力,建立學生專注和引發習動機。

在美國,力倡教育改革的普倫斯基(Marc Prensky)把這個年代的學生形容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至於長大後才接觸數位產品、某程度上無法流暢使用電子產品的群體,則被歸類為「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由於「數位原住民」先天對科技敏感,能同時接收大量資訊和進行多重任務,因此必須採用符合他們的教育方式。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曾獲得「全球教學創新大賽」冠軍。他和他的教學團隊,將「電競」元素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研發出一個網上教育遊戲學習平台,名為 PaGamO。遊戲設計是學生透過答對教師預設的學科題目,在遊戲中開拓領土,進而擴大版圖。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態度,製造成功感。學校也從中取得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強弱項數據,可據之制訂教學方案。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能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早於1995年,美國的精神科醫生伊凡郭德堡(Dr. Ivan Goldberg)首次提出了「網絡成癮症」一詞。 他後來說了一句名言:「網絡和電腦如同火一樣,是好僕人,卻是壞主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善用網上資源和電子產品,它們就是我們的好幫手。反之,如果它們成了主人,牽著我們走,我們的生活就受到很大影響。

且看當今世代的高僧大德,很多都能善用高科技弘揚佛法。又例如電子佛教經典,既能節省印刷成本,又能快速流通,而且可長期保存,便於翻查。

台灣大學精神科醫師林煜軒曾撰寫一篇名為《佛教觀點的成癮醫學:從酒癮到網絡成癮》的文章。[1] 他認為網絡的虛擬世界中,誘人成瘾的因素,可能比塵世間的色、聲、香、味、觸、法更强。 他進一步指出,其實成瘾與否,仍是在於起心動念之間。林醫師在文中引用《 雜阿含經》(第279經)裏面佛陀的教導,勉勵我們調伏六根向外奔馳攀緣的情况。

這部經的原文請大家自己翻查。本文參考黃家樹老師的《雜阿含經導讀》簡要覆述。這本經開示了對付六根的方法,而且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佛陀希望人人可以體會,並依著這些方法實踐。

想像我們面對電子遊戲的巨大吸引力時,參考本經,對應的方法有調伏、關閉、守護、執持和修習五種。調伏,就是六根接觸外境時,覺知起了貪著,便即時制止,使不起貪念。關閉,就是既然知道接觸外境,定必引起貪瞋癡,因此不讓六根接觸外境,例如及早斷絕接觸內容不正的網絡遊戲。守護,就是精勤看守者六道門戶,使五欲不因觸境而起。例如既知不可能完全截斷六根接觸外境,就必須勤於看守這六門户,及早杜絶外境入侵。執持,眼見色、耳聽音、鼻嗅氣、舌嚐味、身觸物、意受染時,都清楚覺知正在發生的事情,不會蒙昧。修習,就是勤修習,心念收攝,住於身念處,六境是好是恶,都不會動心。例如在修習中,某一電子遊戲多刺激、某一有多納悶,都不加判別。

若果做得到這五種應對方法,六根接觸外境時,就不會執取。如果做不到,就會攀緣,這樣,世間的事情都令自己繋心,牽腸掛肚,終於都是受苦。

經文最後的部分,以偈語開示六根接觸外境時,對於「可意」(令人喜歡) 的,應不生欲、不樂著、不起貪、不放逸。對於不可意(令人不喜歡的),應不憎惡、不排拒、不選擇、不嫌棄。黃家樹老師解釋:「需知道,外境是虛假的。如果妄加分別可意不可意,徒然使欲貪轉盛,無論執著可意或不可意,都屬於過失。」

這些應對外境時的功夫,決不是一時間可以做到的。面對現代世界網上排山倒海的資訊和刺激觀感的電子遊戲,先必認知它們的本質,再而經歷調伏、修習等過程,我們才能夠不起貪執、輕鬆地面對它們。到了這階段,我們便可放心使用網絡和電競等來自娛、調劑生活、教學,乃至弘法利生。

延伸閱讀

佛化教育 煥發新姿采──談在香港佛教聯合會推行佛化教育計劃


[1] 《靈山現代佛教月刊雜誌》第335期,2012年4月出版。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