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教是否迷信?

「佛」或「佛陀」,是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譯詞,它的意思有三︰一、自覺。二、覺他。三、覺行圓滿。「自覺」是說自己能覺悟;「覺他」是說不單自己覺悟,並且化導他人,令他覺悟;至於「覺行圓滿」,是說自己覺悟,又覺悟他人,這二種德行,已到了圓滿無缺的地步。

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晚近西洋文化傳入中國後,被許多人認為是迷信的宗教。他們看了裝金的佛像,聽到了木魚、鐘、磬聲,就說佛教是崇拜偶像。那裏知道佛教的一事一物,都有理論的根據,只是這種理論非經一番探究,不易明白。梁啟超在〈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說︰「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佛教的信仰,是指信仰宇宙人生的真理。

佛陀對我們說︰「人人都有佛的智慧德相,因為人被欲念所蒙蔽,不能證得,所以長受諸苦,無從解脫。」又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是說不僅人與人之間平等,佛與佛之間平等,就是人與動物,也是平等。而且「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僅有情平等,心法與色法,因法與果法,無不平等。眾生所以有差別相者,因為迷失了本性,實則各各本性,依然平等,未嘗改變。萬事萬物,皆如《楞嚴經》卷二所說:「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其體本無自性,所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何謂科學?簡單的說,科學是分科的學問,是對每一種事物的相互關係,作有系統的研究,經過實驗,造成公式,從公式得來的結論,就不是主觀的臆測。科學的研究方法,不外乎探討和歸納二種。探討是從已知的公理,或已證實的規律,再推求未知的理論。歸納則是從種種事物的變化,求得共同遵守的規律。

佛教的因明,認為事物的真相,必須遠離煩惱與所知二障,方能顯現。所以,因明學的三支式與科學的三段論法,雖然次序相反,結果則是相同。三段論法是從「大前提」,「小前提」,最後得到「結論」。因明是先出「宗」,次出「因」,最後出「喻」。三段論法的「結論」即因明的「宗」,小前提即「因」,大前提即「喻」。因明的喻,分為同喻及異喻二種,比大前提周到,喻中用「現見」二字,亦較大前提靈活。可見佛教所用的研究方法,比科學方法更為完善。

科學的立場是客觀的;佛教的立場,也是排除主觀的「我執」。科學是理智的產物,破除人類對物理上的謬見;佛法是理智的徹證,破除人類心理上的迷執。科學家研究對象,是物質的構造,物質的變化,及變化中所發生的各種數量關係,這僅僅研究到《百法明門論》所說的「色」、「時」、「方」及「次第」等幾個心不相應行法,並未研究到「心王」及「心所」等心法。色法與心法比較,色法較心法呆滯,心法較色法靈活。

近世紀來,科學對於宇宙實相方面的認識,無疑有極其重大的發現,對於宇宙的構成,也有更具體的認識。但科學的發展,不但不足以否定佛教的理論,而且替佛教理論,作了有力的佐證。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經中就用「芥子納須彌」來說明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收縮的時候,可藏之於芥子;發放的時候,可以大過須彌山。近代科學的分裂原子,小小的物質,能成極大的力量,這不是相同的理論嗎?

科學的發展,無疑已震撼了某些宗教的理論,動搖了某些人的信仰,喪失了精神上的寄託,造成了精神上的空虛。但對於佛教,科學愈昌明,佛教的教義愈發揚光大。佛教不但不像其他宗教理論那般經不起科學的考驗,相反,科學已為佛教的理論,作了有力的註解,證明佛教的偉大。近年來,我國的佛教徒中,就有不少著名的科學家。對於科學的造詣愈深,愈能解釋佛經中一向不能解或不易解的義理,所以佛教可說是人類智慧、光明的象徵。在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它照破了世界的愚闇,解除了人們的迷執,使人類的智慧,得以無止境的發展。

本文原載於《學佛文集(修訂本)》,並見於圓明寺網頁:https://www.yuanmingmonastery.org/blank-8,佛門網蒙圓明寺答允刊載,特此鳴謝。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