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從專橫霸道的女強人到慈悲喜捨的佛弟子 法鼓山義工游石蘭細說學佛體驗

游石蘭原是個強悍霸道的生意人,學佛後性格出現了180度轉變,與過往的她判若兩人。

俗語有云﹕「三歲定八十」,意思是一個人的個性從小就定型,長大後也不會有多大改變。然而,事實是否如此?生之為人,我們是否只能臣服於「江山易改,品性難移」這八個字?

六十多歲的法鼓山義工游石蘭,以十多年的學佛經歷向你印證,滴水能穿石,頑石可點頭。這世上沒甚麼是牢不可破的,只要我們願意,誰都可以成佛。

現年66歲的游石蘭,本身是台灣人,1980年嫁到香港,與丈夫育有兩名女兒。來港初期,她並沒有工作,但隨著兩個女兒出生,家庭負擔加重,遂於1986年獨自開設貿易公司,由一個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搖身一變成為了運籌帷幄的商界女強人。

游石蘭表示,當初作出這個決定,主要是基於丈夫的收入不足以應付家庭開支,但其後回想起來,卻發現歸根究底也是自己的問題。「若非自己硬要送女兒到學費高昂的私立幼稚園讀書,家庭負擔就不會那麼重。一切都是出於自己的『貪』,要不是對名校趨之若騖,就無須另覓賺錢門路。」

創業初期,由於要獨力打點一切,游石蘭每天都工作得非常勞累。久而久之,性格也出現了一點轉變。她回憶道﹕「當時兩個女兒年紀尚幼,我既要照顧她們,又要到處物色客戶和廠家,加上自己的廣東話不靈光,不知不覺間,人也變得急躁。」

儘管公司業務很快就上了軌道,但游石蘭的急躁脾性卻沒有絲毫改變,反而因為公司的發展太過順利,令她迷失了自己。「當你的生意越做越順,氣燄就會很大,皆因你覺得自己想要甚麼就有甚麼,自然會自我膨脹。」

游石蘭坦言,以前真的看得自己很重要,認為公司沒有她不行,從而養成了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氣。「在經營生意的頭十年,我的家人其實受了不少苦。由於我性格急躁,喜歡操控,稍為看不順眼就使用語言暴力,對兩個女兒都造成了很大的心靈創傷。」

回想當年,游石蘭為了讓女兒學習獨立,刻意將她們分別送到美國和英國讀書。當時姐妹倆不過是十來歲的小女孩,卻要離鄉別井,獨自在異地生活,感覺就像被父母離棄了,對內心造成的傷害可想而知。

結果,兩個女兒在外國生活數年後,性格都出現了很大問題。「大女兒本來是個很乖巧、很懂事的女孩,後來卻變得脾氣古怪,不太願意與人溝通;而小女兒也由活潑俏皮的小丫頭變成了憂鬱女生,最終更患上抑鬱症。」

及後,游石蘭帶了小女兒回港,尋求心理醫生協助。「當時我與她一起去見顧修全博士 (資深臨床心理學家),豈料顧博士說,你的女兒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聽到這番話,游石蘭頓時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幸好最後也有聽取專家意見,報讀心理輔導課程。

自2009年皈依至今,游石蘭一直誠心向佛,家中更設有佛壇供奉菩薩。

游石蘭笑說:「上課期間我被顧博士冠以『西太后』的稱號,全因我為人專橫,永遠都覺得自己沒錯。」完成課程後,她又繼續去探索身心靈的世界,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及至2007年,她在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法鼓山香港道場開辦的瑜伽班,從此就跟法鼓山結下善緣。

「當時我並非一心想成為佛弟子,記得那時候看到師兄師姐們穿著黑色海青到來,我還暗暗地嘲笑他們﹕穿成這樣幹甚麼?」她續說﹕「直到2009年聖嚴法師往生,我獲邀為他的追思儀式作花藝佈置,自此才認識到師父,並開始上網瀏覽師父的開示和閱讀他的著作。 」

游石蘭坦言,每次看到聖嚴法師的開示,她都會感動落淚,幾乎每晚都哭。「記得師父說過,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正是這句說話,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有所反思﹕為何我甚麼都想要?」

其後,游石蘭更不時參加道場舉行的法會,同樣深受感動。「法會唱誦的經文往往很觸動我,同時使我感到非常慚愧。這些年來,我的人生實在太過順利,很多東西都垂手可得,可是我沒做過多少利益眾生的事,可謂取的多,付出的少。」

游石蘭不諱言,過去數十年,她做生意每每如有神助,運氣奇佳,即使遇到衝擊,也能逢凶化吉。「正因為太順利,自然會養成一種霸氣,說甚麼都像發號司令一樣。即使跟丈夫溝通,也是採用這個模式﹕一、二、三、四、完!不會有任何商量餘地。」

幸好學佛後,她開始學懂觀照自己,並透過禪修調整心性。「禪修讓我的心慢慢安定下來,不再浮躁。以前總嫌丈夫『轉數慢』,甚麼都不願做,但學佛後就明白到,其實是他做事考慮得比較周全,想清楚才去做。」她自言過往因為念頭太多,加上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斷去追逐,即使學佛後節奏放慢了,但經年累月的操勞,已令身體響起警號。

「直至患上睡眠窒息症,我才覺察到自己真的累了,自此就逐漸將生意交給女兒及下屬打理,並為自己定下退休計劃,希望六十歲全身而退。」除了參加法會和禪修,游石蘭還積極參與許多義工活動,包括加入道場的關懷組,跟隨法師做關懷工作。

身為佛弟子兼法鼓山義工,游石蘭一直本著廣種福田、利益眾生的信念,幫助有需要的人。

「作為關懷員,一旦發現道場的師兄師姐情緒受到困擾,或者遇上難題需要協助,就會去關懷他們。我們更會做家訪,又到醫院為臨終的佛友助念,好讓他們安詳離世,早登極樂。」

從2007年首次踏進法鼓山、2009年皈依到參與關懷工作,游石蘭自覺有很大得著,尤其是修讀「甘露門」課程,更成為了她人生的一大轉捩點。「當時我大女兒一家經常患病,這促使我再深入內觀自己。甘露法門教導我們從根源去看問題,回到自身去找出問題成因,我從而明白到,自己把全盤生意交予女兒經營,原來給她增添了很大壓力。」

她解釋道﹕「其實許多事情都是業力的牽引,與自己以至我的原生家庭有關。於是,我毅然於2016年結束公司生意,並決心從自身入手,先做好自己,例如現在我會讓孫兒自由發揮,開心成長,不會像以前管教女兒那樣事事加以操控。」

她強調,身為佛弟子,先別說甚麼弘願,最重要是把自己的一幅淨土修好。「先要安定自己的心,然後再去認識自己、愛自己,繼而把修行上的障礙逐步清除。法鼓山的理念就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只要把自己那幅淨土修好,自然就能影響周圍的人。」

游石蘭認為,學佛不能只學理論,而是要將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對我而言,學佛最大的得著是讓我看到別人的苦,令我很想去幫助人,即使是互不相識的人,假如有緣相遇,我也很樂意給予關懷。」她續說﹕「我很感恩今生如此幸運,所以一定要盡力做好。今生種了福田和好因緣,來世就會更好。如果人人都能夠這樣做,人類就會越來越好。」

回顧十多年的學佛歷程,游石蘭從當初專橫霸道、目中無人的「西太后」,變成了一位充滿慈悲心與同理心的佛教徒,改變之大,儼如脫胎換骨。她直言現在做什麼事都覺得輕鬆自在,今後更會繼續在佛道上精進學習,自度度人,自利利他。

「今生今世、生生世世我都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這就是我的願。」她如是說。

游石蘭與丈夫黃先生是恩愛夫妻,兩口子經常交流學佛心得,而黃先生在太太的薰陶下,去年亦已皈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