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新年新願,慈心利他:慶祝彌勒菩薩聖誕

彌勒菩薩只是不專修禪定,不是不修禪定。(網上圖)

今日(正月初一)欣逢彌勒菩薩聖誕,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向大家介紹這位慈心菩薩。

欲界中的淨土

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久修慈心法門。《心地觀經》第二品說道,彌勒菩薩最初發心時,即不殺生,不食眾生肉,以這樣的因緣,故稱為「慈氏」。

慈氏是位補處菩薩,現居兜率天的內院,並在那裏教導佛法。兜率天位於欲界第四天,它分內、外兩院。外院是凡夫居住的,稱為「凡夫天」。內院是彌勒菩薩與將來於此土成佛的「最後身菩薩[1]」所居住的地方,故稱為「彌勒淨土」。

求生彌勒淨土是部分佛子的心願,以冀望將來彌勒菩薩下生時,能夠於龍華三會中,見佛、聞法、斷煩惱。

正月初一的希願

以往漢傳佛教徒每每於除夕晚上,或初一早上,舉行彌勒普佛和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為甚麼呢?印順導師解釋:「這表示學佛人新年第一件大事──共同發願:祝彌勒佛早日下生到此世界來。」

為甚麼佛弟子有這種願望呢?原來,彌勒佛下生到這個世間,會有兩項好處:一、我們現時居住的五濁惡世,在彌勒下生時會變成清淨、幸福、沒有痛苦的世界。二、屆時佛法昌隆,大部分眾生能發出離心了生死,乃至發菩提心成佛。

我們要成就願望,必須將願心付諸行動。那佛弟子希願彌勒早日下生,應如何付諸行動?我們所應做的,就是將自己的言行與菩薩行願相應,誠如《華嚴經》云:「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不專修禪定

彌勒菩薩的行持在在處處都表現了菩薩精神。他不專修禪定,不急於斷除煩惱。為利益他人,他側重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慈悲、智慧等功德的實踐。

經中記載,有人問佛陀,彌勒菩薩這種不專修禪定,不急於斷煩惱的精神,能成佛嗎?佛陀說,「唯有他才能當來成佛。」為甚麼呢?因為菩薩行,是多重於利他,「於利他中完成自利的」。

隨行菩薩悲願

另一個實現菩薩早日下生的方法,是我們求生兜率內院。等彌勒菩薩當來下生時,我們也一起來參與龍華三會,聽聞佛法。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與菩薩結法緣。

彌勒菩薩修習慈心法門,拔苦與樂,救濟苦痛的眾生。我們如能學他,隨時隨地,盡力去幫助他人,使人安樂,得利益。再加上奉持五戒,修習十善,讀誦大乘經,念彌勒名,發願往生兜率天。便能與彌勒菩薩的慈心相應,這樣便能上生兜率天了。

切勿心猿意馬

俗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修學佛法也一樣,發願立志應該從新年做起。要讓自己的願望要能成真,除了將願望付諸實行,願心本身還要夠堅固。

今年是猴年,猴子的特性是到處攀緣,不斷地執取。以猴子的跳樹為例,牠總是抓著這枝,旋即捉住另一枝。佛教以「猴子跳樹」來形容眾生的心,故有「心猿意馬」一說。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先把心安住,找到根本,才能有所成就。如佛經上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到處攀緣,不斷執取的結果,往往徒生煩惱,所以在新一年裏切勿心猿意馬,「坐這山,望那山」。

參考資料

印順導師,〈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佛法是救世之光》,頁29-36。


[1]最後身菩薩,又名最後身、最後有、後身菩薩,即在生死中最後一次受生的菩薩(參閱陳義孝編,竺摩法師鑑定。《佛學常見辭彙》)。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