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生活的藝術────明海法師談「禪心三無」(二十四)

(續上期)

戒律實際上也是在教授給我們一種生活的藝術,按戒律生活的人是在過一種最有教養的生活。

電影《一輪明月》中有弘一大師和印光大師在一起吃飯喝水的鏡頭。在寺院行堂時,我們有給大家倒水,你們都喝下去了嗎?當然這不是戒律,注意,這不是來自於戒律的。戒律這個詞的意義很嚴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戒律是佛制定的,那麼把飯吃完了倒些水涮一下碗喝掉,這是漢傳佛教寺院出家人的一個好習慣。其意義就是珍惜生命資源,不浪費糧食。你所擁有的東西,你碗裏的一粒米,都是你的生命資源。珍惜我們生命中擁有的一切資源,其實就是佛教修行的一種精神。那麼戒律既有很多粗線條的要求,也有很多細微的要求,這些要求可以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使我們的生活不會給別人帶來煩惱,也不會給自己帶來煩惱,這其實是個生活的藝術。為甚麼有時候我們的人際關係有問題呀?一定是你有些細節不注意,經常給別人帶來煩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就會給自己帶來煩惱。所以受過戒律訓練的修行人,他是自覺自律的、與眾不同的。

另外,要補充說明的是,戒律是釋迦牟尼佛按照佛教徒不同的身份制定的,也就是說,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出家男眾有男眾的戒,女眾有女眾的戒;出家沙彌有沙彌的戒,比丘有比丘的戒——事實上,沙彌之為沙彌,比丘之為比丘,就是因為他們受了不同的戒。所以,戒律的要求完全是以你的自覺自願、以你的發心和身份來定的,不是一刀切。

我在家開始學佛的時候,經常有種極「左」的念頭,就是我要用出家的戒律要求自己,很多學佛的居士都有過這種想法。其實這不太符合佛法的本意。你是甚麼身份,就按你的身份去做,你可以做得好、做得細緻,但是你沒有必要超越身分地去要求自己,這就有點過了。有些在家學佛的老居士喜歡這樣做,這會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秩序,給周圍的人造成不便,也給家裏人帶來煩惱。這不是佛法的意思,也不是釋迦牟尼佛所主張的。

居士的戒律

那麼在家佛教徒有哪幾種戒呢?大概來說有三種。第一種是五戒,其次是八關齋戒,再就是菩薩戒。我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菩薩戒不論在家、出家,誰都可以受,受菩薩戒就意味著我們願意做菩薩,所以自願接受菩薩應該做甚麼和不應該做甚麼的那種約束,在生活中用菩薩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是最高級別的戒。菩薩戒的要求很複雜,因為菩薩不光要自利,還要利他,要照顧別人。

五戒是我們每個人應該遵守的,如果把五戒守好,你將來一定可以做一個滿分的人,今生今世、來生來世,你都會成為一個滿分的人。滿分的人是甚麼意思呢?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生活在人的境界,但是人跟人的差別很大,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有的人很有錢,有的人很窮;有的人有錢但家庭不幸福,有的人家庭和諧但是很窮;有的人有錢但身體很糟糕,有的人很健康但是很窮困;有的人很聰明但是總不順利,有的人很愚鈍但是做甚麼事都很順利,好事都讓他碰上了⋯⋯諸如此類。人生的種種差異,來自於哪裏呢?來自於他一直以來的行為方式,也就是過去的因。如果我們想有一個比較圓滿的人生,就從因上做起,要嚴持五戒。

出家對你們來說,也許是很難理解或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這種生活和境界,是走一條出離之道。五戒是規範我們如何做人,出家、出離之道是要做甚麼呢?就是人要成佛,要擁有超越人的境界,於是有一些人放棄世俗生活,去走出家修行的道路。八關齋戒為在家修行人開闢了一條路——你有很多纏縛,不能出家,但你的身心仍然可以走出離之路。八關齋戒的本質就是讓在家人在短時間內體驗出家生活,或一日一夜,或幾日幾夜等。這是絕對的現實主義。

也許你會說,我們的人生有幾萬個一天,這一天算得了甚麼?其實不然,這一天一夜的體驗,可能就會從根本上改變和顛覆你對自己和生命的認識,所以八關齋戒的意義很大。有些居士想出家,但是這個夢想實現不了,所以有時候我跟他們開玩笑,說你想下輩子出家嗎?那要多受八關齋戒,這樣你下輩子肯定能出家。出家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需要資糧和本錢,而八關齋戒正是積累這種資糧的修行之道。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居士們在節假日都會到寺院去受八關齋戒。最嚴格的八關齋戒是在寺院受,這樣比較容易遵守。


(待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