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發菩提心後,便要具足正見。如何掌握佛法要義?又可分為漸次門與圓頓門兩種⋯⋯--大乘菩薩道要義系列講座總論(四)

(續上期)

發了菩提心以後,接下來就要具足菩薩的正見,也就是菩薩的認知。

菩薩的認知,不是一般的認知,不是世俗人的認知,而是一個真理性的正確認知。如何獲得正確的認知呢?論典中說,要做二件事:第一親近善知識,第二聞思修。也就是通常所說四法行:親自善士,正聞熏習,如理作意,法隨法行。親近善士就是親近善知識;正聞熏習是聞,如理作意是思,法隨法行是修。

僅發了菩提心是不夠的,下一步要親近善知識。甚麼叫善知識?善知識有甚麼作用呢?善知識就是一位指導老師,正直有德行,能指授正道,使人歡喜信樂的老師。這個人能夠教你正確的大乘法,也稱作「善友」、「勝友」。 稱作善知識有其標準。《瑜伽師地論》中説,善知識要具備十種功德,才能被稱作善知識。但是今天這個時代,尋找具足十種功德的善知識可能不容易,所以有說具足兩種條件的話,可稱善知識。一是具有足夠的、正確的知識來教授;二是利他心超過了利己心。中國文化一直非常強調「尊師重道」、「師道尊嚴」,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善知識在中國文化裏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中國文化具有尊重善知識的優良傳統。

《摩訶止觀》中列舉三種善知識,有外護、同行、教授等,就不多說了。

如何學習義理,抉擇正見呢?在今天時代,如果想把佛法學得好一點,多聞廣學還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天這個知識時代,最好在一派理論體系下相對系統地學過;否則就會因為佛法內容的廣博,而不具有對善知識、對佛法知見的辨別力。近代虛雲禪師則提倡經論就是最好的善知識,廣學經論。今天時代有非常方便的條件來學習經論,具備廣學多聞的有利條件。

在聞思修中,需要逐步掌握佛法要義。這裏以三首偈例舉了大乘三系的要義。

第一,《中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第二,《攝大乘論》:「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第三,《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

大乘法有三個大的義理體系派別。第一個是中觀學派,太虛大師稱作「法性空慧宗」。第二個是唯識學派,即「法相唯識宗」。第三個是如來藏學派,即「法界圓覺宗」、「性宗」,代表經典包括《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等。

這三系又可以分為兩門:一個是漸次門,一個是圓頓門。甚麼叫漸次門?就是依據道次第一個階位一個階位地次第修學佛法。印度佛學在修學上主要是依次第為主,中觀宗也好,唯識宗也好,或者小乘佛教都屬於「漸次門」。但中國佛學的宗派,如天台宗、華嚴宗和禪宗,則屬於「圓頓門」。所謂圓頓門,是指用圓教的見地來證悟佛法。這種頓悟的修行觀念,是漢傳佛教的特別之處。

漸次門包括三論宗、唯識宗和律宗等。中觀宗的緣起性空正見,唯識宗的阿賴耶識緣起,都是以「二諦」、「三性」為要旨,代表經典像《大般若經》、《大智度論》、《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這是傳承印度佛學龍樹、提婆系的中觀學派和無著、世親系的瑜伽行派。兩派的修行方法都屬於漸次門。

圓頓門包括天台宗、華嚴宗和禪宗,這是漢傳佛教的一個宗風。像天台宗的「一心三觀」,華嚴宗的「一念法界」,以及天台宗的「教觀相應」,華嚴宗的「圓融無礙」,都屬於圓頓門。

(待續)

「佛教基礎知識系列講座」由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會、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香港寶蓮禪寺聯合舉辦,旭日慈善基金會贊助。本次講座實錄,由陳浩、彭瑩整理。佛門網獲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授權刊載,特此鳴謝。標題為編輯所訂。

延伸閱讀:
學佛為甚麼要學名相?兼談二諦說法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5%8a%89%e9%b9%bf%e9%b3%b4/" title="Posts by 劉鹿鳴"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劉鹿鳴</a>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席教授。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