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福從心生,非由田也!談《中阿含經》之清淨心布施

看著老人家拖著蹒跚的步伐,佝僂的背脊推著堆疊得比人還高的紙皮,穿梭在車水馬龍的車行道上,一點都不畏懼往來的車輛,堅定不移的眼神朝著目的地一步步前進。筆者隨口說了句,唉!生活逼人,年紀這麼大了還要那麼辛苦!司機先生隨即搭話,你別看他們這樣子,分分鐘這些撿紙皮的,還富裕過我們這些一天需要開車十幾小時的打工仔,聽說有的甚至有樓在收租。我是不會可憐他們,也不會布施給這些人。

記得另一次是在等待過馬路時,突然感受到右邊肋骨被硬物碰撞了一下,轉頭一看。後頭站著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家,脖子上掛了一個錢箱,穿著印有某個愛心社團的反光背心。可想而知,老人家剛才用錢箱在與筆者打招呼。老人家笑開了眼跟筆者說,大師慈悲,幫幫我們。筆者心裏想著哪有這樣的籌款方式,也太蠻橫了吧!正愁如何解圍,剛好紅燈轉綠,筆者也順勢隨著人群一走了之。

綜合以上兩間事情的發生,筆者心裏產生了疑問,當我們沒有聖者的智慧,卻碰到向我們伸出手的人,該如何做出判斷?以下引了一部《中阿含經》之《瞿曇彌經》,提供自己及讀者參考,佛陀所說的四種布施中之三類淨施。

一、施與者清淨但領受者不清淨;二、施與者不清淨而領受者清淨;三、施與者及領受者皆不清淨;四、施與者及領受者皆清淨。

第一及第二種的布施說明了,施與者或領受者縱使只有一方是清淨的,就已算是成就清淨的布施。而第三種布施,施與及領受者皆不清淨,理所當然就無法成就清淨的布施。第四種的布施,施者與領受者都清淨,無可置疑這是屬於清淨布施。

以上的四種布施中,第一、二及四都是屬於清淨的布施,而佛也在此經中,將「清淨」定義為精進行善法之人。倘若成就清淨的布施,就能獲得廣大福德果報。套用現代化術語,只要提供者或使用者的其中一方,是抱著清淨心,這也算是完成了布施的善舉,達到以清淨心而做布施,也是種下了善的種子,待時節因緣成熟,必得善果。

以下筆者引用了《大智度論》,讓讀者更加明白為何說福從心生,非由田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明利,能分別施福;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如舍利弗以一鉢飯上佛,佛即迴施狗而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義,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於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為第一,不如佛施狗惡田得福極多。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非由田也。如舍利弗千萬億倍,不及佛心。」[1]


[1] 《大智度論》卷三十二〈序品一〉(T25, 301b1-9)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