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荊楚名刹──武漢寶通禪寺

在沒有任何準備下,筆者跳上了一列高鐵快車,四個多小時後來到了湖北省省會武漢市,下車時才發現這裏的氣溫只有五六度,寒氣襲人,讓人瑟瑟發抖。筆者只穿了單薄衣裳,下車後首要之事是暖暖胃,於是在站內找到一家麵館,吃上一碗滾燙燙的湯麵。胃暖了,才打車出發前往市內一家大型百貨商店,為未來幾天的行程添一件厚厚的寒衣。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是長江經濟核心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三千五百年前,商朝先民就在這裏修建了盤龍城;自春秋以來,這裏又成為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及至明末清初,漢江關一帶已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話雖如此,許是飽經歷史滄桑,戰火蹂躪,如今市內存留下來的名勝古跡並不算多,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黃鶴樓了。說到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便非洪山寶通禪寺莫屬。

寶通禪寺始建於南朝劉宋年間,初名「東山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十分悠久。唐貞觀年間易名「彌陀寺」,北宋末年更名為「崇寧萬壽禪寺」,元末被毀於戰火,明代年間重建,才改名為「寶通禪寺」。寶通禪寺歷來是皇家寺院,規模龐大,在歷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護持,寺院建築風格和北京故宮的建築非常相似。

翻查資料,筆者發現一則動人故事。話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江西南昌市開元寺有個叫善信的和尚,此僧師承禪宗六祖惠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他雲遊到五臺山求取「真經」,被五臺山監寺安排到齋房擔柴挑水,為僧人燒火做飯。一天,他在睡夢中聽到一把聲音,說:「你的緣分在南方,逢水即止,遇洪即住。」善信和尚從夢中醒來,不敢怠慢,第二天即一路南行,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在唐朝寶曆二年(826年)秋天來到湖北隨州大洪山。

大洪山這年恰逢大旱,稻田龜裂,農地失收,顆粒無收,災民處處。當地鄉民準備殺豬宰羊,向天求雨。善信和尚當即表示「捨身代牲」,他說:「貧僧以誠求甘露,三日內必有雨。」於是,他登上大洪山主峰北崖默念祈雨,三日內果然雷雨大作,久旱逢甘露,灰濛濛的大洪山,頓時又有了生機。這年也迎來了一次大豐收。旱災解除了,鄉民欣喜萬分,認為善信和尚功德無量,感激之餘,決定為他修建一座廟宇。廟宇很快便落成,名曰「靈峰寺」。

九年後,善信和尚圓寂前,毅然兌現「捨身代牲」的諾言,割下了自己一雙腿,留在寺內,以表示自己升天之後還要為鄉人利益而奔走。善信和尚的雙足鎮守山門,肉色久而不變,後人傳為鎮寺之寶,名曰「佛足」。

善信和尚的善行很快就傳到宮中。當時的唐朝皇帝文宗李昂為此下旨賜善信法號為「慈忍大師」。自此,大洪山便名揚四海,香火逐年旺盛。

北宋年間,靈峰寺僧人帶著「佛足」一起遷移,與彌陀寺合併。理宗皇帝趙昀賜寺名「崇寧萬壽禪寺」。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帶頭崇佛,當他聽到崇寧萬壽禪寺有一雙「佛足」,心裏又敬又畏,於是命令當時崇寧萬壽禪寺的方丈把「佛足」送至京師,特命安置於深殿之中,嚴加供奉。

「佛足」雖然最終也沒有回歸寺院,但卻成就了一段佛教傳奇。經歷了南遷北移,它為佛教在中原大地上的傳播與弘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