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讓觀眾在電影院中修行!引入《與正念同行》的UA舵手黃嗣輝談企業責任,寄語年輕人跳出框框

兩個月前,大家或許記得有一齣「特別」的電影《與正念同行》(Walk With Me)上映。「特別」之處在一般人眼中,此作的取材相對地冷門、拍攝手法也跟主流電影非常不同。不過對佛教徒或佛教界人士而言,《與正念同行》的「主角」一行禪師及法國梅村,相信大家早已認識。而該片導演在因緣和合下,能夠深入法國梅村,拍攝一行禪師與眾弟子的修行日常,十分難能可貴。

更難得是,《與正念同行》有機會在香港公映,讓大家在戲院內感受一趟與別不同的「修行」課,可說是獨一無二的另類觀影體驗。究竟電影發行商當初何解引入這齣「冷門」電影,背後又有甚麼因緣?UA(娛藝)院線董事總經理黃嗣輝先生(Ivan)和我們訴說箇中因由,也和大家談談電影、分享社會關懷的經驗,還有對年輕人鼓勵和寄望。

細說引入《與正念同行》緣起:這是一齣十分特別的電影!

「由傾談到落實引入《與正念同行》,前後不到一星期已完成!」Ivan憶述當初購買此片的過程。「當然,《與正念同行》是一齣十分特別的電影。一行禪師是全球其中一位著名精神領袖,導演(默斯普與馬克法西斯)能深入拍攝他和梅村的生活,令電影別具特色。」加上香港梅村成立多年,有一定群眾對此片有興趣,這也是他們考量之一。「以往,一些較小眾的電影,在香港未必有市場。但隨著資訊及科技網絡發達,現在我們能透過不同平台網絡及社交媒體,更容易接觸到這些小眾客群。」

黃嗣輝(Ivan)笑言轉投電影及戲院行業後,才發現這行業步伐急促,比他以往工作的電訊業還要快。
黃嗣輝(Ivan)笑言轉投電影及戲院行業後,才發現這行業步伐急促,比他以往工作的電訊業還要快。
在《與正念同行》首映禮上,Ivan與法友法師合照。Ivan感恩法師專程來港主持首映,並帶領禪修。
在《與正念同行》首映禮上,Ivan與法友法師合照。Ivan感恩法師專程來港主持首映,並帶領禪修。

工作關係,Ivan看過《與正念同行》多次,「此作沒有甚麼花巧特技、觀感刺激。恍如一股清泉,帶給我平和的感覺。後來在首映禮當日,我們請來梅村的法友法師帶領禪修,那感覺和觀看一般電影的體驗十分不同。那一刻全場觀眾完全靜下來,我們就在極度寧靜的環境,一同感受這齣電影。」

Ivan先前提及,購入《與正念同行》前後只花了一星期時間,正好代表電影及戲院行業的急促步伐。「未轉投戲院行業之前,我曾在一間電訊公司工作十九年;當人人以為電訊業步伐快,原來戲院行業更快!電影是全球化產業,每星期都有新片上映;看電影的人,很多時要來到戲院門口前,才決定選哪齣觀賞。這令我們每一刻都想知道客人在想些甚麼,十分具挑戰性!」

談到管理哲學,Ivan主張將權力下放,讓下屬盡情發揮,「我盡量不會令自己成為好忙好忙的人。身為領袖,我必須為同事籌謀一些他們未曾想到的事情、為公司策劃更長遠的發展。我希望騰出更多時間,讓心境平靜下來,才能思考這些事情。」

再以引入《與正念同行》做例子,「如果(電影)能夠賺錢當然好啦;即使賺不到錢,我們也會引入此作。有些電影,如果不獲發行商青睞,香港影迷最後只能透過影碟觀看,我會覺得很可惜。」Ivan認為引入多些片種,可吸引不同興趣、口味的人入場,帶旺戲院人流,吸納更多觀眾。長遠來說,有助拓展電影及戲院行業的市場。

Ivan表示,他們安排學生及慈善團體前往機場影院看電影,同時參觀機場,讓他們經歷一趟有趣的觀影體驗。
Ivan表示,他們安排學生及慈善團體前往機場影院看電影,同時參觀機場,讓他們經歷一趟有趣的觀影體驗。
Ivan與學生來到機場影院觀賞電影。他希望學生們長大後也會記得,自己當年第一次看電影的美好回憶。
Ivan與學生來到機場影院觀賞電影。他希望學生們長大後也會記得,自己當年第一次看電影的美好回憶。

分享社會企業責任:願給予大眾難忘的電影回憶 

電影,既是第八藝術,也是大眾娛樂的媒介。它往往能牽動我們的情緒、感受喜怒哀樂;也為我們編織出不同記憶。Ivan清楚記得,他年少時跟父親在戲院看《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的往事,「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爸爸看電影時哭的樣子。」這令他相信,戲院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記載著我們人生的不同片段。「我們第一次約會、和爸媽最後一次看電影⋯⋯許多許多回憶,都可能在戲院發生。」

為此,Ivan表示他們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1]方面,致力讓社會不同階層人士,擁有對電影、對戲院的獨有回憶。「我們在機場有一間獨立單廳影院,供學校或慈善團體預約,安排師生前來看電影,還可順道參觀航空探知館,最後到展望台看飛機升降,對學生來說是一趟很有趣的體驗!」

這個計劃,為不少弱勢社群、少數族裔學生帶來第一次觀影體驗。曾有特殊學校老師特別道謝他們,「原來老師試過安排學生看電影,即使真金百銀付錢購票,戲院也不接受,他們擔心特殊學生會影響到其他觀眾。事實上的確如此,例如當放映廳關燈,很多學生可能已感驚慌。」而獨立單廳設計的戲院,正可解決此問題。「我們最想做到的,是讓他們感受電影有趣之處,給予他們一個難忘的觀影體驗。這份回憶,希望他們日後也能記住。」

Ivan亦透露,他們在多間大專院校設立獎學金,幫助修讀電影或創意科目的學生,為電影業出一份力。公司亦設有「管理培訓生計劃」(Business Associate Programme),為大學畢業生或在職年輕人提供十八個月培訓,在公司不同部門工作,讓他們對戲院行業有更全面了解。

UA院線在多間大專院校設立獎學金,亦舉辦不同電影比賽,鼓勵年輕人投入電影業。
UA院線在多間大專院校設立獎學金,亦舉辦不同電影比賽,鼓勵年輕人投入電影業。
Ivan與年輕同事打成一片。他寄語年輕人要跳出框框、時刻保持正念、審視自己的優勢。
Ivan與年輕同事打成一片。他寄語年輕人要跳出框框、時刻保持正念、審視自己的優勢。

給年輕人的鼓勵:跳出框框、審視優勢、保持正念

在跟年輕人面試、工作時,Ivan發現一個普遍情況,「他們大多不願意往內地工作!」觀乎香港電影業,不少本地導演、演員也北上拍戲,這顯然是行業的趨勢。Ivan寄語年輕人嘗試轉念,跳出香港這個框框,「內地是一個選擇,其實去外國都可以,可嘗試前往一些正在發展,或某行業上升中的地方,機會相對地會較多,發展空間也較大。」

相比之下,Ivan認為香港屬已發展城市,加上地方小、人口多,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得多。「今時不同往日,我爸爸說過,他成長的年代,只要懂得英文,就能找到好工作。」Ivan希望香港年輕人審視自己的優勢,「不一定是讀書,可能你精於某一項技能,可試試自己能否從那方面發展。」

當下香港社會,很多人感到無力、不滿,心裏積壓了各種憤怒、投訴。「如果可以,我希望年輕人可以看一次《與正念同行》,希望令他們感受一刻平靜,給予自己反思的空間。」Ivan由此再進一步談到「正念」,他認為年輕人必須保持正念、為人正直,才可在職場上獲得成就。「就算你很聰明、很有才能,但如果為人不正直,就算有公司聘請,你最終也會犯事。」最後,Ivan借用《大學》一個「金句」,道出正念、正直的價值,「很多人也聽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大家往往忽略在『修身』之前,原來還有『正心』,可見擁有正念的心,的確十分重要。」


[1] 根據香港教育局資料,「企業社會責任」泛指企業承諾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針運作,除了重視本身的經營狀況之外,亦同時關注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了解不同界別持份者的需要⋯⋯企業本身亦是社會的一份子,對社會發展應該有一定承擔。詳見:教育局「在香港推行可持續發展教育」學習教材套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