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龍樹菩薩:佛陀第二、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圖:thebuddhasutra.com)

適逢龍樹菩薩聖誕(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菩薩。龍樹(Nāgārjuna)菩薩是中觀思想的創始人,有「佛陀第二」的美譽。據《龍樹菩薩傳》說,菩薩的名字由來是「其母樹下生之」並且「以龍成其道」,故名「龍樹」。相傳,龍樹菩薩在年少未出家前,曾四處搗亂,行為乖張。究竟這位被譽為「第二釋迦」的聖者,其核心思想是甚麼呢?他對後世的影響又如何呢?

少年經歷 悟欲望是苦的根源

龍樹菩薩是南印度婆羅門種姓。他自幼聰明,無論天文、地理,甚至各種道術都無不通曉,年僅二十歲,便聲名遠播。《龍樹菩薩傳》中記載,未出家的他曾與三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修煉隱身術。煉成後,他感覺無拘無束、能夠隨心所欲出入各個地方,於是他跟友人便時常潛入王宮,欺凌宮女。

所謂「上得山多終遇虎」,四人的惡行終被發現,但因為有術在身,故拘捕不易。國王遂召集大臣共議此事,商討如何對付。一次潛入宮中搗亂時,龍樹的三位友人被埋伏的守衛亂刀砍死。這時,龍樹才深深體悟到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於是,他立下誓願:「如能逃過此劫,便出家修行。」

中觀思想

中觀(Madhyamaka)是龍樹菩薩主張的思想。要了解它,必須先明白甚麼是「中」。中觀思想所提倡的中,既不是中間的「中」,也不是指將兩種極端、或者二元對立的生活型態折中,而是指超越兩種極端的相對性。

這裏提及的「兩種極端」的生活方式,是指流行於古印度的「常見論」和「斷滅論」。佛法指出這兩種極端的思想,是來自我們的內心執著,這兩種知見都無法契入諸法的實相。

那到底甚麼是中道呢?《轉法輪經》指出,中道就是八正道。八正道的主導者便是正見。人的一切行為都以正見為眼目,只有以正見為本的實踐,才能不落入以「情執」為主導的苦樂二邊。

中觀提出的「正」確知「見」是緣起法。緣起的思想認為世間上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依因待緣」,是在相互依存的關係中所呈現的。其中不存在一種實體或絕對的因素(或稱為「自性」)為主宰。

假如我們能夠將中道的思想落實於生活中,我們便能如實地了知、觀察當下的處境,不過是一種緣起緣滅的依存關係。倘若可以如是觀察事物與現象,便不會陷入某種思考的盲點,或執著於某種過往的經驗裏頭。

後世的影響

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東傳以後,在中國佛教界起了巨大的影響。如天台宗、法相宗、三論宗等,都以他的思想和著作為依據,並把他視為祖師,故此尊稱他為「八宗共祖」。

除了漢地佛教受他影響,藏地佛教也不例外。中觀思想傳到西藏地區,旋即被視為西藏佛學思想的正宗。

有關龍樹研究的作品舉例

現時有許多佛教學者致力於龍樹菩薩思想的研究,這些著作包括實體版及網絡版。

實體版

李潤生教授,相關的著作包括:《中論析義》、《十二門論析義》、《百論析義》等。

吳汝鈞教授《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以及他翻譯日本學者梶山雄一的幾本「中觀」著作。

網絡版

萬金川教授《中觀思想講錄

印順法師《中觀論頌講記

果煜法師《中觀續雕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