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圖:網上圖片

分分秒秒警惕,時時刻刻清醒,是否合理如法,有否遠離貪瞋痴?--《瑜伽菩薩戒》答問系列之一

事相與法相有何分別?「事相」是現象界各事各物互有差別,具生住異滅之相。簡單來說,可指有形相可以看到的…

全文 »
定印法師 2023-01-25

德行由遠離五欲而成,非由年歲得!論《雜阿含經》之年少法與老人法

出家、修行年資越久,是否代表心智越成熟呢?經上說:不是的!心智的成熟與否,跟年齡、資歷沒有關係,而是…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3-01-20

即使造作了會墮入惡道的重大惡業,但若能以方便修行攝持,便能迅速將這些惡業淨化--佛法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七)(下)

我們在此結合了一段歷史作解釋:從前有一位船主有妻兒子女,也會開船出海尋寶的。有次出海尋寶的時候,船隻…

全文 »
堪布仁波切格桑尼瑪 2023-01-09

如何才能知足?談《增壹阿含經》之過午不食

一次,佛陀在開示中,勸諫弟子們,一天只吃一餐的好處。佛陀告誡大眾,出家學道之人不應貪著於食。而說過去…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12-09

若能從困難中觀修施受法,便能將之轉化成修行的機會,是淨除罪障、累積資糧的良機--佛法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七)(上)

(續上期) 請各位法友發起殊勝菩提心來聞法。&nb…

全文 »
堪布仁波切格桑尼瑪 2022-12-04
圖:網上圖片

法法自生,法法自滅!如何空去病苦?談《增壹阿含經》之解空第一須菩提

佛陀的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是如何處理自己的病痛?尊者當時因為色身不調,得極重病,身體擁塞的…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11-19

〈準提咒〉以「滿一切願」著稱,為何如此靈驗?請看這八個關於〈準提咒〉的問與答⋯⋯

〈準提咒〉以「滿一切願」著稱,為何如此靈驗?明明是準提佛母,為何又稱準提菩薩?本篇為您釐清關於〈準提…

全文 »
法鼓山人生雜誌 2022-11-01

離開這個世間時,甚麼是你能帶走的?談《雜阿含經》之妻妾四人喻

常聽人說「別在年輕時用健康換錢,老了再用錢換健康」。然而,近年來透過各研究數據,已說明疾病發作的年齡…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10-28
果竣法師以不墬的信心恆持〈準提咒〉,精進修行(圖:果竣法師)。

持二十萬遍〈準提咒〉,順利化解出家阻礙,果竣法師如何一生不離〈準提咒〉?

持二十萬遍〈準提咒〉,順利化解果竣法師出家阻礙,爾後每當修行路上出現障礙,法師都堅定不疑地回到持咒方…

全文 »
陳亭君 2022-10-18

當面對他人身口意過失時,如何避免自己跟著起煩惱?談《中阿含經・水喻經》之開示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錯誤——一般會視之為習氣,來自於煩惱積久而成的習性。…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10-14

祭祀與修道,是否都能兼具自利與利他精神?談《增支部》之傷歌邏的錯誤謬見

她說學佛當義工大半輩子,想不到在生命來到最後的階段,也是這輩子最艱難的時段,身體需要接受不同藥物治療…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09-16
圖:網上圖片

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僧眾、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二)

我們要培養對所有僧眾的恭敬。只要是出家受戒的僧眾,他們都是佛法的實踐者,都是我們的福田。他們也許還是…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9-11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 Page47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