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占相吉凶是否有用?談《雜阿含經》之五蘊無常觀

不時會被種種問題難倒,如:「法師!你幫我看看,我過得了這一關嗎?」「我還有機會好起來嗎?」「算命佬說…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08-05

我們參與佛事,力量和利益從哪裏來?--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九)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對於佛事活動,有的居士可能產生的…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7-31

有些宗教狂熱的朋友在我病發後,游說我參加他們的宗教活動,但為何我沒有答應呢?——一名腎病青年與《維摩詰經》的相遇(五)

維摩詰居士會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導眾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即使在煙花之地,紙醉金迷的地方,他也毫不畏懼。…

全文 »
黃增健 2022-07-28

安忍到底是甚麼?我們該如何觀修安忍? – 佛法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六) (下)

有些人以為所謂的安忍就是辛苦地忍受著痛苦 ,即指當我們內心生起瞋恨時,便要硬著頭皮將情緒困於內心之中…

全文 »
堪布仁波切格桑尼瑪 2022-07-26

一念之間,當下就是輪迴?談《增壹阿含經》之「一念地獄,再念天堂!」

培養清淨善心、善念很重要。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隨時保持善心善念,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外面的境界…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07-22

放焰口的密意,是讓我們變成一個富有的人,為甚麼會這樣說?--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八)

放焰口的法事,就是要幫我們解除這種貧乏感、饑渴感。怎麽解除呢?通過一套修行的儀軌。注意,放焰口也是一…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7-17

身雖不出家,但心出家,維摩詰居士的生活方式——一名腎病青年與《維摩詰經》的相遇(四)

維摩詰居士長期的禪定功夫,讓內心處於「定」之中,即使遇上繁雜的事,內心仍是清靜的,不受任何騷擾。這時…

全文 »
黃增健 2022-07-14

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先苦後苦、先樂後樂,你是哪一種?佛陀開示怎樣改變命運⋯⋯

在《增壹阿含經》苦樂品第二十九,佛陀開示世間有四種人:一、先苦而後樂,二、先樂而後苦,三、先苦而後苦…

全文 »
郭湄湄 2022-07-09
圖:網上圖片

有人問佛陀,怎樣修福最快?佛陀說:齋僧、供僧!為甚麽齋僧修福的力量很強大呢?--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七)

漢地寺院常見的佛事有兩個,第一個是供齋。所謂供齋,通俗地說就是你們拿錢請寺院的師父吃飯,又叫齋僧。有…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7-03

當你走得安穩,你的下一世亦會安穩--傳燈法師《生死明燈》節目中的開示(四)

佛教最重視的,是如何教導每個人尋找一條出離生死、離開煩惱的路向。究竟涅槃是甚麼?那不是觸摸不到的概念…

全文 »
佛門網 2022-07-02

聽經的時候,生起一念的隨喜心;生起歡喜心,也能得到佛為我們授記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講記(三)

一乘菩薩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我們尊重一乘菩薩,也學一乘菩薩那樣,做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工作。成…

全文 »
慧瑩法師 2022-06-27

在道業面前不疑不懼,方能以長遠心,成就佛道──從《緇門崇行錄》看修行人的不畏懼

出家路遠,尤其菩薩,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若沒有相當的意志,不能堅持。觀《緇門崇行錄》,祖師們精勤…

全文 »
定印法師 2022-06-20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 Page47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