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陀不但履行孝道,報父親恩,更為後世眾生立下模範⋯⋯

(圖:佛陀紀念館)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6月18日)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樣才能過好父親節,來報答父親的養育深恩呢?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大方便佛報恩經》亦云:「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因為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我們才有可以修行的人身。

經典記載,即使福慧圓滿的佛陀亦常存感恩,時常在定中觀察過去世修行時,曾受何人布施?曾受何人開示?或曾經是法親眷屬?他們現今在何方?只要因緣成熟,就會不辭疲厭地為其說法,希望他們離苦得樂。

佛陀證道後不久,就回宮為父王說法,撫慰及解除他許多人生痛苦。父王臨命終時,佛陀也親自為他開示佛法。《淨飯王般涅槃經》記述,其時佛陀從袈裟裏伸出金色臂,掌如蓮花,以手著父王額上,為其說法。

經中亦記載,淨飯王離世後,佛陀心念未來世中,眾生不報答父母育養之恩,於是親自為父親擔棺,作為後世盡孝的典範。

《增壹阿含經》記載,當年佛陀到達迦毘羅衛城北部的薩盧園時,淨飯王帶領了家眷和釋迦族出迎。對於淨飯王親身躬迎一事,佛陀有感不太適宜,認為父親有養育之恩,自己應當前往城中與父王相見,不應勞其躬迎。由此可見,佛陀不但履行孝道,而且亦為後世眾生立下模範。

《佛說分別經》提到,佛陀之所以成佛是因為「父母世世,使我學道,累劫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 」。

經典如《善生經》、《玉耶經》等,都是重視孝行的經典。佛陀亦藉著這些因緣開示大眾,應當努力精進,以求證得佛果,才是報恩和究竟安樂之道。


延伸閱讀: 
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故我應「絕不殺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