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大足石刻「文物醫生」默默耕耘,守護石窟佛像,讓後代得以欣賞古代的佛教藝術⋯⋯

中國的大足石刻群,已有1,200餘年歷史,有數萬尊佛教石刻造像,是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近年來,「文物醫生」團隊默默耕耘,為大小佛像「望聞問切」,守護古老的石窟寺,讓後代可以欣賞古代的佛教藝術。

與許多考古遺址所面臨的挑戰一樣,大足石刻的保護任重道遠。自然變化、人類活動和環境因素等,都破壞了石窟的藝術和結構。

在文物醫生的眼中,古老的造像就像各器官都在衰老的老人,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多種「病害」。許多佛像、壁畫和洞窟結構已經受損或有脫落風險,保護、修復工作的難度不小。

然而,一千多年前的工匠沒有留下任何設計圖,供今天的修復者參考。

怎樣給文物「看病」呢?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之外,就像現代醫學要做電腦掃描、X光才能找到內部病灶一樣;檢測造像的過程中,文物醫生也會使用X光等技術,分析文物內部的礦物成分和結構,從而做到治標和治本。

(圖:新華社)

探尋文物保護新路徑

近年來,石窟寺病害研究、勘察技術、保護加固等技術快速發展。研究人員透過繆子成像、3D掃描等技術,得以看到石窟內部的複雜結構。他們藉著精準的掃描,可以繪製出三維形態的洞窟,識別結構潛在的薄弱位置,制定針對性的保護策略。

2008年,中國將搶救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列為國家石質文物保護的「一號工程」。2015年,歷時近八年的工程竣工,800多歲的千手觀音造像重生。

文物醫生陳卉麗說:「回想起來,真不知道這八年是怎麼走過來的。每天早晨7點多就出門,晚上6點回到單位整理資料,晚上11點多鐘才回家。但看著千手觀音造像金光再現的那一剎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她認為,要想成為「文物醫生」,首先要對文物有一顆敬畏之心,「還要發自內心地愛這項事業,才會為了『生病的文物』守護一輩子,再苦再累,都會覺得是快樂的事。」

韓國文化遺產專家趙相淳認為,中國的石窟寺保護經驗,對韓國乃至世界都有借鑒作用。

(圖:人民網)

近年,大足石刻的保護工作持續深入。截至今年,已先後完成了石篆山摩崖造像加固、寶頂山結界造像加固、大佛灣水害治理等一系列項目,改善石窟寺的保存環境。

然而,隨著氣候變化等不確定因素累積,各地的石窟寺保護仍面臨不少挑戰。學者認為,這些挑戰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還影響著全球的石窟寺,研究保護更需要國際合作。

延伸閱讀:
中國大江南北的石窟佛像,為何形態、造型各不一樣?當中經歷了甚麼樣的歷史演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