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是東南亞地區的潑水節,為了悼念緬甸地震的傷亡者,泰國臥佛寺、馬來西亞檳城緬甸廟等場所都暫停慶祝活動,改以舉辦法會,為逝者誦經,祈願災民脫困,亡者往生淨土。
潑水節又稱浴佛節、宋干節,是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節日之一,也是少數民族傣族的新年。「宋干節」(Songkran)一名由梵語saṅkrānti而來,有「運轉」的意思。節日起源自印度,後來傳播至泰國、緬甸和柬埔寨等地。信眾一般會在這一天聚集在寺院歡慶,祈福之餘也在街上互相潑水玩樂。
臥佛寺表示,這是繼疫情以來,再次取消潑水節慶祝活動。但寺院仍繼續開放禮佛、浴佛儀式等,並舉辦泰國食物展,展出八至十個攤位。
上月尾的緬甸大地震,導致超過3,600人死亡,過百萬人流離失所。至今不少人依然缺乏可以使用的廁所,需要排隊領取飲用水。地震帶來的嚴重破壞,讓這個原本和平歡樂的節日彌漫著哀傷。
地震陰霾下,緬甸的潑水節慶祝活動規模大減,軍政府下令民眾不可載歌載舞。
部分家庭仍按傳統,在市場購買陶罐和植物花枝迎接節日。受地震影響而與九個家人暫住帳篷的瑪披說:「今年大家都很困難。我還是準備好裝有鮮花的陶罐,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但我心情很沉重。」
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街頭,有小朋友裝滿水桶,互相送上祝福,象徵洗滌與重生,希望展開平安的新一年。
延伸閱讀:
緬甸地震 | 大覺福行中心籲大眾解囊賑災;救濟災民脫困,願亡者往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