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她曾花八年光陰修復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像,人稱「石刻御醫」。這是她修復文物的故事⋯⋯

陳卉麗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文物修復師,曾花八年多時間修復千手觀音像,人稱「石刻御醫」。最近她接受媒體訪問,分享其修復的故事。

在重慶西部的大足區,有七十五處石刻造像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加上其他50,000餘尊造像,總稱為「大足石刻」。它們大多始鑿於唐宋年間,歷經多年風霜,至今已因風化、滲水、岩體不穩定等原因而「傷痕累累」。

千手觀音像是大足石刻的核心部分,共有830隻手,佔崖面積八十八平方米,展開面積達220平方米。由於造像體積龐大、受損程度不一,加上國內沒有同類型的個案可供參考,所以修復工作十分困難。

陳卉麗曾於九十年代擔任大足石刻的講解員,帶領市民和遊客參觀千手觀音像。後來她成為了文物修復師,負責修補有多處細節殘缺的觀音像。修復文物殊不容易,要學習歷史、考古和化學等知識,同時須掌握油漆、色彩等技術,「基本功」至少要練三年。

她借鑑中醫「望、聞、問、切」的技術,「診斷」文物受損之處──觀察其破裂的情況(望),嗅文物的氣味,看它有沒有長霉(聞),並向看護員了解文物的情況,以找出風化的原因是高溫、濕度、光線,還是人為造成的(問)。她亦會以手或銀針探測文物的風化情況(切)。 

為使觀音像恢復到800年前的面貌,她特地去各地尋找古代的石刻造像來參照比對。她表示自己會「跟古人對話」,認識開鑿石刻的原因和過程,了解前人修復造像的方法,並從石像的每一絲痕跡中尋找答案。

陳卉麗曾經在中國電視台的節目上,介紹八年來的修復過程,讓更多市民認識大足石刻和千手觀音像,以及文物保護的意義。節目播出後,有不少市民慕名參觀。

雖然修復工作使她的頸椎病和腰椎病更為嚴重,但她認為這是值得的。至今,她與十多名同事仍在為修復重慶、四川等地的石刻文物而努力。 
 

延伸閱讀:
重新思考保育佛教文物和作品的取向和做法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