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探訪川渝石窟秘境:中國現存最大石刻水月觀音造像,藏身於此地⋯⋯

石門大佛寺殿內的水月觀音造像,通高13.5米 (圖:楠木軒)。

乘船沿長江而下,行至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一座形如白蓮的廟宇,畫棟雕樑,巍峨壯觀,人稱石門大佛寺。寺內供奉著一尊坐北朝南、倚山鑿刻的水月觀音造像,好似坐觀江水湍流。這尊水月觀音造像不僅是長江上游為數不多的大型佛教石刻,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尊石刻水月觀音造像。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來到石門大佛寺,一窺水月觀音造像真容。

石門大佛寺位於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長江北岸,距離江津城區四十五公里,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2013年5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門大佛寺總建築面積720平方米,從山門拾級而上,一抬頭就能看到高24.84米的正殿——七重簷山木結構建築,形如白蓮,巍峨壯觀。更讓人驚嘆的是殿內那尊水月觀音造像,通高13.5米,肩寬約5.9米,胸厚約5.2米,觀音體態雍容、溫雅嫻靜。該造像頭戴寶冠、玲瓏精緻,寶冠中一笑容可掬的羅漢端坐其上,雕刻精湛細膩;佛珠歷歷可數,帛帶輕飄,線條流暢,立體感、美感極強。

「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刻水月觀音造像。」重慶市江津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陳龍說,不單是長江沿岸,在全國其他地區也沒有發現過這種觀音造像。

仔細看,這尊水月觀音造像坐北朝南,坐於蓮花之上,左腳微抬輕踏荷葉,左手置於左膝上,右手則自然下垂,神態安詳。如果遊客從下往上看,會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但從寺廟的上層平台觀看,則給人親切、活潑的感受。

造像始建於宋代 是長江流域重要水文標誌

據明萬曆年間的《蜀中名勝記》記載:「縣西四十里,有石羊驛,其地亦名石門,對壁江上刊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張無盡所創,亦名無盡庵。」

石門大佛寺全景(圖:封面新聞)
石門大佛寺全景(圖:封面新聞)

陳龍說,張商英,號無盡,是宋徽宗時期的宰相。據記載,他十分崇尚佛教,所以出資修建了這尊大佛,「由此推斷,石門大佛寺水月觀音造像應該建造於宋徽宗年間。」

陳龍說,大佛寺坐落於長江邊,還有記錄水文的價值,「如果水位發生明顯變化,就會在大佛寺附近的碑刻上記載長江水位的變化情況。」可以說,石門大佛寺見證了長江航道的發展與興衰,對研究長江航道的歷史,特別是古代長江航運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學術意義。

「同時,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經歷了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規模的建造與維修,表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是長江上游區域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陳龍說,其龐大的體量、精美的雕飾,是古代大型佛教石刻造像的典型代表,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滲水問題待解決 現正積極保護修繕

隨著歷史長河流淌,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的石雕、金裝彩繪顏料等經過了一次次修繕。

「石門大佛寺崖摩造像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岩壁水害、滲水問題。」陳龍說,由於摩崖造像開鑿於崖壁,強降雨產生的地表水常匯聚起來沿崖面下瀉,同時地下水也在溶蝕兩壁的岩石,在岩體上形成溶孔、溶溝和溶槽,導致摩崖造像岩壁出現滲水、漏水和積水現象。

目前,江津區文物管理部門正在開展摩崖造像的保護修繕工作,對危岩體進行加固,對附屬設施進行修繕,並對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加裝了監控設施,監測其內外部環境的溫濕度、粉塵程度、PH值等,從而更全面、更精準地保護摩崖造像。


轉載自人民網:
http://sc.people.com.cn/n2/2022/0210/c345528-35127924.html

延伸閱讀:
【佛詞碑】之「佛像」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