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答疑:佛經中為甚麼會有許多重複的經句?

(圖:上海隆慶寺)

在佛經中,我們常可以看到一些重複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經中反覆重複的內容之多,堪稱之最。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三〈初分無所得品第十八之三〉的一段: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無所有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無所有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陀羅尼門空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空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陀羅尼門遠離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遠離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陀羅尼門無自性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無自性故,前、後、中際菩薩摩訶薩不可得。」

那麼,為甚麼同樣的話,佛陀要說好幾遍呢? 有甚麼特別的用意嗎?

便於破執

佛在經中反覆地說相同相似的內容,可以理解為有強調的目的,這與我們平時說明重要的事情,反覆強調是一樣的。 眾生無始以來執著深重,對於一些重要內容,佛陀在說法時,重複地說,使聽聞者透過反覆熏習,能有所領悟和重視,便於破執。

應機施教

佛陀知眾生的心念、根器有所不同,所以應機施教,對不同根器的眾生說不同的法。 有的人,需要在同一個問題上,反覆多角度的開示演說才能領悟;有的人可能點明關鍵點即可以領悟。

佛也說了很多精深簡要的經文,如《楞嚴經》、《楞伽經》、《解深密經》等,有人可能看不懂,或覺得內容簡約玄妙。因眾生聞法、修行根機的因緣不一,所以相對應地,佛說法也有了繁複和簡潔的不同,就像一位老師,在教小孩子和成年人時,採用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 。 所以,應機說法,重複也是必要的。

記錄整理的方式不同

在古印度,最初佛經都是口耳相傳的,在後期形成典籍的過程中,由於記錄整理方式的不同,經文所呈現的表達方式也會有所差異。

佛經是從印度傳入中國後,由梵文翻譯成漢文的。經典漢譯之後,所用的文句、詞彙、修辭方式等等,都會受到當時譯經師和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譯出的經典可能有的比較繁複,有的比較簡潔。 如後漢時期翻譯的《佛說八大人覺經》就極為簡短精煉;而唐代玄奘大師譯的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又極為繁複浩瀚。

可見,佛經中那些重複的經句,蘊含著佛陀慈悲和智慧的用心,也是那些翻譯經典的祖師大德的良苦用心。切不可不作深入了解,只根據自己片面的知識,按自己的標準,對佛法妄加評判,錯失善法因緣。


轉載自上海隆慶寺:
https://mp.weixin.qq.co…Ke4kKUpnL9A

延伸閱讀:
今人學佛,往往是諸經都讀,一會《心經》,一會《地藏經》。我們如何選擇經書?我們如何知道自己要修哪經書?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