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答疑:如何加深與佛菩薩的「緣分」?

(圖:Pixabay)

有些人會疑惑:世上有那麼多的苦難和不幸,佛菩薩為甚麼卻袖手旁觀?

佛法中有偈曰:「佛非水洗眾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將己德移於餘,唯為說法令解脫。」

佛,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而是先於我們開悟超脫的聖者,是教導我們止息痛苦、離生脫死的導師。佛法教導世人的核心是「因果」,凡事需內因加外緣而起作用。世間的苦難,無論是共業,或是個業,皆有其因果。

「信為道源功德母」

佛菩薩不是不幫助眾生,而是眾生的業力障礙住佛菩薩的幫助。 佛菩薩無所不在,而對佛菩薩的信心,就是自己的「信息接收系統」。 毫無信心之人,便如盲人看不見光明,而光明永在。

無論是消除世間的苦難,或是人生的苦難,都要從自己開始,懺悔、改過,阻斷惡業的發展,播種善業種子,隨著業障的減少,感應也會逐漸現前。

另外,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第二,佛不能度無緣之人;第三,佛不能度不信之人。 《華嚴經》中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眾生若想得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對佛法的信受。

《中阿含· 水喻經》中有一喻:眾生溺在水中,岸上有人伸手相助,水中人因既不信岸上人在救自己,又不相信岸上人能救自己,任憑岸上人苦口婆心地相勸, 落入水中的人卻對此幫助無動於衷。 試想此時此境,佛菩薩既是有再大的能耐,又如何幫得了我們呢?

那麼,如何加深與佛菩薩的「緣分」呢?

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每個眾生皆有佛性。 所以對佛來說,視眾生平等而無區分。

受持「五戒」、行「十善業」

《法句譬喻經》說:「戒德可恃怙,福報常隨己, 見法為人長,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苦畏,福德三界尊, 鬼龍邪毒害,不犯有戒人。」嚴持五戒,為得一切戒的根本,證得一切無漏功德和聖果所依處。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並稱。 十善亦為五戒之分化,離五戒並不別有十善。 以類別而言,十善分屬身、語、意三業。 持十善之行,乃為生於善道之行,

常親近三寶、廣行供養

三寶也是佛教的基礎所在,佛、法、僧,缺一不可。 《大般若經》云:「三寶不斷絕故,如來一切法,亦不斷,三寶斷絕故,如來一切法,亦斷絕。」

佛、法、僧三寶,是一切眾生的如意寶藏,若能竭誠恭敬供養三寶,廣種福田,將來決定獲得財富無量;其發心大者,即福德大。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學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

我們這一世能值遇佛法實屬不易,在遇到任何的困境、難處都可以稱念佛菩薩名號,虔誠祈求佛菩薩的救度。 雖然世人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但當我們稱其名號請求佛菩薩前來救助之時,既是與佛菩薩建立了甚深的緣分。

轉載自珠海市普陀寺:
https://mp.weixin.qq.co…_-Ew

延伸閱讀:
凡有苦惱都可以念這位菩薩的名字,救苦救難,皆得解脫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