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答疑:如何能得到文殊菩薩的智慧?

(圖:澎湃新聞)

緣起

作為「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可謂聲名遠播,不少人都會在菩薩像前祈願。然而與其被動的等待加持,不如主動去獲得文殊菩薩的智慧。本文便為大家分享,「怎樣能得到文殊菩薩的智慧」。

怎樣能得到文殊菩薩的智慧?如夢參老和尚所示:「你如果照文殊菩薩所教我們的,照《淨行品》去做,你就是得到文殊菩薩智慧了。從你早晨一睜開眼睛,到你晚上睡覺,一舉一動都在文殊菩薩智慧當中。你照那個《淨行品》念,你一睜開眼睛就念『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這四句話的意思,當一睜開眼睛,你的神識恢復了,有了智慧了,你的智慧周顧十方,想到十方一切眾生。你心裏頭能夠想到十方一切眾生,十方一切眾生也會想到你,這跟眾生結合一起,這是開第一個智慧。從你吃飯到穿衣,進洗手間,一切都在文殊菩薩智慧當中。 」

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為甚麼能起到這麼殊勝的作用呢?為何奉行《淨行品》便能得智慧?

改變心念

在佛菩薩救度眾生的方法中,有一種稱為「同事」,就是示現在人間的各行各業裏,透過和我們一起共事,來利益我們。這些「同事菩薩」表面看起來和我們一樣在工作、生活,但是內心卻不同——

佛菩薩安住在清淨的境界,而我們的心卻常起貪瞋。 如果我們的心能轉變過來,像菩薩一樣常存清淨,也就能夠生起智慧。而轉變的方法,就是誦讀《淨行品》,並按照經書所記載的那樣去做。

那這本經書教導我們要怎麼做呢?在這部經中,文殊菩薩例舉了141個例子,其中有對應出家人的部分,也有對應普通人的部分,例如孝侍父母、洗漱、穿衣、吃飯、睡覺、走路等等。

透過誦讀這些例子,我們可以體會佛菩薩面對相應境界時,會生起怎樣的心念;透過奉行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用佛菩薩的願行來防護我們的心不會散亂,並轉化我們的思維方式與言行習慣。

當然,生活中並不局限於這141個例子,每一個時刻,都可以這樣「善用其心」,如此便能念念與三寶相應,心裏所想的、口裏所說的、身體所做的,都能不起貪瞋痴,從而成就清淨的身語意功德。

這樣久久發願、行願,和文殊菩薩、甚至諸佛菩薩並無差別,還擔心不能獲得與他們一樣的智慧嗎?

念念不忘眾生

上面是「上求佛道」,接著便是「下化眾生」。經書中寫道,在任何一種生活場景下,我們都要發願「當願眾生,如何、如何……」,這是念念不忘眾生。

生活中,我們的「我執」會時不時露臉──自己得了好處時,不捨得分享,認為分出去自己就虧了;看到別人得了好處,就會很嫉妒,甚至希望對方倒霉。

而透過落實經中的141願,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心量,例如看到美麗的花朵、豐碩的果實就想到眾生;吃了飽飯,也希望眾生能夠得到滿足。

如此念念相繼之下,不光能與三寶相應,成就智慧,也能不離眾生,成就慈悲,最終把上求下化、修行成佛落實到每一個當下。

轉逆境為增上緣

另外,在這些例子中,文殊菩薩告訴我們,生活中不僅順心的時候要發願,願眾生能和自己一樣都順心,在那些不是很順心的情況下也要發願。

例如走在險道、自己生病時、遇到了不恭敬的人、吃到不好吃的東西、沒飯吃的時候,都要希望眾生能遠離違緣,越來越好,從而將所處的逆境轉變為生起慈悲與智慧的增上緣。

轉載自上海玉佛禪寺:
https://mp.weixin.qq…q-BBEA

延伸閱讀:
甲辰新歲:龍種猛利,文殊智勝,隨類說法,妙德吉祥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