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祥宁仁波切
佛学智慧
在生起了对三宝不退转的信心及皈依,并建立了正确的出离心及菩提心后,便具备了足够的条件闻思修行佛法。其中有四点教法是无论小乘、大乘及密乘的修行人都必须了解的。为甚么呢?
文:祥宁仁波切| 2017-01-09
佛学智慧
菩提心分胜义的菩提心及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指了悟诸法空性,世俗菩提心是指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的慈悲心,发愿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文:祥宁仁波切| 2016-12-26
佛学智慧
佛法的修行方法可以从「根道果」来看。从大乘的观点来说,「根」是指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果」是指佛性的展现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亦即是两种智慧:「如所有智」──了知一切现象的本质、「尽所有智」──无碍了知一切现象的显现,亦唯有透过此证悟的智慧才可以从根本上断除无明,从虚幻的轮回痛苦中出离;而「道」就是以佛法为道路,通往达至成就果。要进入佛法的道,首先要对法道具足虔诚信心,这就是皈依的原因。
文:祥宁仁波切| 2016-11-07
佛学智慧
作为人类,大家很重视自我关注(self concern)。大家都关注如何得到更多的物质资源,达到更大的快乐。作为佛教徒,这些快乐严格来说,应称为世俗的享乐,而这些享乐不外乎是满足感官的享受。不幸的是,这些享乐是会转变的,而且很多时候连大家的心情在得到这些享乐后都会转变,希望追求更多不同的享乐,然而犹如口渴的人饮用海水一样,这些无尽的欲望永远无法被满足,结果只会造成因不能满足而带来的苦恼;而且很多时候大家追求享乐的过程,往往造下很多恶业,最后得到的反而是苦受。这就是为甚么众生的自我关注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为甚么世间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文:祥宁仁波切| 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