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第一课:生出离心……但习惯经营现世生活的我们,如何做到?

金刚乘有很多深奥的教法,如净光、俱生智、大圆满、大手印等,但有一点你必须明白:这些都是为了对轮回生灭现象感到厌离的人而设,更精确的说,从四圣谛乃至大圆满的修法,都不能缺少对轮回的出离心。
单从四圣谛而言,透过了知轮回苦的本质(苦谛)丶苦的成因(集谛)丶息灭苦的可能(灭谛),对此生起信心而实修出离轮回的法道(道谛),已堪出离轮回,达至苦的止灭,这亦是道谛最大的功德。在此修习有两方面:从相对而言,就是深入思惟抉择因果,继而了解止恶行善的重要并实践;从究竟而言,就是禅修自我的无自性。这两方面修习的结果是摧毁我执,而我执就是推动轮回苦受的最主要原因。八万四千法门的重点不外乎自净其意、调伏自心;调伏自心为的是摧毁我执,而大前提是有否对轮回世间生起厌离心。
出离心不等于消极
所以,佛法的出离心并不消极,反而是只有具足智慧福报丶懂得如何好好照顾自己的众生,才能生起。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在顶果法王的房间中和其他僧众接受法王的灌顶,其中一位资深的堪布对我说:「在这个房间中,只有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修得最圆满,那就是顶果法王。这就是为何法王的成就在我们当中最大。」
生起出离心的修习是「转心四思惟」。四思惟能消除四种对于出离心的障碍:思惟人生难得,能消除散涣心的障碍;思惟无常,能消除抱有恒常念头的障碍;思惟轮回是苦,能消除对轮回刹那快乐的执着障碍;思惟因果业报,能消除喜欢造恶业的习气障碍。西藏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曾说:他在修行上所生起的功德皆由思惟无常而来。为甚么呢?因为密勒日巴透过思惟死亡无常,了知轮回痛苦的本质,从而生起畏惧,精进修行。
只有福德资粮并不足够
华人当中有很多好的弟子,对很多灌顶法会、建寺功德都热烈护持。一方面这是很值得随喜的,但是对于佛法的闻思修,却略嫌有欠精进。参加法会、护持建寺,当然可累积不少福报资粮,但是只有福德资粮,还不足够达至永离轮回的苦受;更重要的是个人智慧资粮的修持,只有透过自身对佛法的闻思修生起经验和信心,才能得到。
不少弟子其中一个最大且不易察觉的魔障是懈怠魔,他会静悄悄把你的修行不断推迟甚至荒废,令你的禅修经验退失,直至死亡来临时才惊觉准备不足。想一想我们把多少时间放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再想想我们把多少时间放在修行上,就可知道懈怠魔的影响。透过观修死亡无常,就能遣除此魔障。
把目光放远
西藏人大都相信来生,因而把精神集中在为死亡、来生作准备,所以修行比较精进;而汉人比较重视今生,因此把精神都集中在经营今生的生活,较少放于修行上。作为佛教徒,我们知道死后有来生,而且死亡的经历和下三道的苦受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
不少学生过去曾向我表示禅修空性不太容易掌握,我觉得若能禅修空性当然是非常好的,然而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而言,思惟死亡无常比较重要,而且观修轮回无常的本质,能帮助将来更容易深入了悟空性。很多修行人常常观修世间无常的本质,即使未能证得空性,但是遇到烦恼、困难丶挫败、疾病甚至死亡时,都能够比较容易放松面对。因此,我常常鼓励弟子观修无常,保持精进,对今生及轮回生起出离心。
延伸阅读:
入密之门:为何开始修行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