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大嶼山鹿湖歷史掌故點滴

大嶼山鹿湖歷史掌故點滴

「鹿湖」,是大嶼山最古老的佛教修行禪林,有佛寺、道場數十間,當中歷史最悠久的鹿湖精舍更有近一百三十年歷史,是香港珍貴的歷史文化及生態遺產,謹摘錄一些書籍所載有關大嶼山鹿湖的歷史掌故資料如下:

高永霄:《香港佛敎源流》,香港 : 香港佛敎法相學會, 1992

第二章 建立時期 (公元一九零零 – 一九四五年)

第一節     清末至太平洋戰爭的香港佛教概說

中國自從鴉片戰爭失敗後,由於南京條約的規定,香港島和又九龍半島分別於清道光廿二年(一入四二)年和咸豐十年(一九六零)割讓給英國,其後英國復於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租借新界一帶地區,以九十九年為期,自此以後,英國銳意經營香港,發展貿易,開闢為商埠,於是人口逐漸增加,日趨繁榮,成為國際知名的商港。

經一八九八年到現在,佛教在香港有很大的發展,其中以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民眾的思想有很大的改變,其間國內佛教復興和改革的運動,不斷傳到本港,加速本港的佛教興起,創建更多的佛教道場。形成香港佛教開始蓬勃的景象,繼着有一九三七年的中日戰爭爆發,日軍侵華,更有大量的中國難民湧來本港,其中亦有不少是佛教徒,對香港佛教的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此種局面,維持到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時,香港陷入日本統治時期,佛教的活動才告停止下來。(p.9)

第二節 大嶼山的佛教寺院

 (3) 鹿湖精舍

大嶼山鹿湖精舍位於薑山之上,昂平之下,是處於群山環繞之中,昔日林木繁茂,中凹如湖,時有麋鹿出現,故名曰鹿湖。該精舍初創時原名為純陽仙院,係羅浮山道士羅元一於清光緒九年(一八八一)在此開山創建。築有正殿,其中左為客堂,右為祖堂,及作為女士清修之所。故原本為一道觀。

一九一一年間, 有名清觀法師者,久在鎖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參禪多年,回粵後,結茅庵於羅浮山安居,於是年芒鞋竹杖到港,在大嶼山的口虎山之地藏廟駐錫,偶至鹿湖洞隨喜瞻仰,與羅元一道長一見如故,知其是法器人材,乃將鹿湖純陽仙院全部親交清觀法師主持,改奉佛教道場, 所有院內制度儀式皆遵禪門軌範,更將普雲院亦改作禪堂,男女同參。一九五五年,該院改稱鹿湖精舍,普雲院重修後成為念佛堂、山門牌坊改刻鹿湖山門。(註十三)(p.11)

(6)竹園精舍

竹園精舍在大嶼山鹿湖精舍左旁,為芙蓉山竹林禪院融秋和尚皈依弟子茂昌女士於一九三三年開山創建。

茂昌女士俗姓林,原藉新會,嫁夫李姓,以航業起家,交遊廣闊,茂昌女士年二十五,夫婿已捐舍館為佛道場,由是看破紅塵,披髮入山,年二十六發心皈依三寶,年三十六禮融秋和尚出家,年三十八親詣南華寺求虛老受具足戒,從此主持竹園精舍,資修淨業,度出定徒眾十餘人,在定皈依者四百餘人。

一九四六年慈航法師被延請於竹園精舍常駐主辦佛學院三年,結業者有繼航、騰光、聖權、聖空、慈德、慈華諸法師,皆可擔任弘經論典者。

竹園精舍更建佛七法會道場,講經說法,篤行淨業,上求下化,力行不懈。(註十三)(p.12)

註釋

註十三 均參閱釋明慧法師編之<<大嶼山誌>>。

陳永鏗、黎民鏗編《大嶼山探勝遊》香港:萬里,2003年。

細說訪禪宗

在大嶼山境內,據初步估計,至少有大大小小禪院連靜院、修苑、精舍300多間。而這些禪林,似乎都很有趣地集中在昂坪、鹿湖、羗山、地塘仔(曹溪)和靈會山(萬丈布)等五地。故這五處地區,又被冠稱為「大嶼山的五大禪林」。

為甚麼大嶼山會有這麼多禪林、寺院呢?

據說:大嶼山的地貌,形似大象;不遠處的赤鱲角島,又如浸在水中的象鼻,鼻咀剛好伸出水面來。同樣地,嶼北的青衣島,則形似小象;青衣島附近的馬灣島,好像是小象的鼻和咀。此情此景,恰如「大象帶小象」,在海中漫行,所以大嶼山一地,「代代出和尚」而寺院集中云。

當然,似此信口之言,只可以作為茶餘飯後。不過,細說大嶼山的五大禪林:論名氣,最響的應是昂坪谷;論歷史,最悠久的該是羗山;論地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或是靈會山;論修為,最勤行苦修的當是地塘仔;論環境,最深藏不露的便是鹿湖。

再說大嶼山上一干寺院:聲名最顯赫的,是寶蓮禪禪院;歷史最悠久的,是鹿湖精舍;國際知名度最高的,繼普濟禪寺之後的今日,要數慈興寺。(p.98)

6.1.2 鹿湖

鹿湖,位於上羗山的西北,昂坪谷的西南。在地理位置上,鹿湖與上羗山相連接,但由於位置比較「獨處」,又沒有山脊和餘脈與下羗山或者昂坪相接,因此,鹿湖始於給人有「超然」或「深山」之感。據傳,古代這裡經常有黃麖出沒,再加上當時谷中又有一泓清洌的潭水,所以名叫「鹿之湖」。

要遍遊鹿湖不難,鹿湖有許多禪院,像延慶寺、鹿湖精舍、慧修院、竹園精舍、法華寶殿、寶蓮寺和大覺寺等。此外,鹿湖還有若干勝跡,比如華藏世界、鹿湖石刻等,未知已否被山林雜樹所完全湮沒?

遊鹿湖,切不要忘記漫走和細賞鹿湖古道。此古道是一條石板山徑,沿途修竹前樹,濃蔭蔽日。即使在炎夏時節,走在鹿湖古道上,也覺得山花爛漫,幽遠清香,仿似置身於世外蒼林。(p.101)

6.3 輕叩鹿湖山 

鹿湖給人的印象,是深藏不露、獨處於崇山密林之一隅。

在過往,因為交通不便,鹿湖確實是荒山野地。今天走訪鹿湖當然不難,可從東涌、大澳、梅窩出發,乘巴士直上昂坪,刑上羗山站下車,再沿路牌指引,先遊寶蓮室、大覺寺,再到鹿湖精舍、延慶寺,然後下走鹿湖古道。又或者,可以在山海亭站下車,沿路牌指引或望延慶寺前行,反其道先遊延慶寺、鹿湖精舍等上鹿湖的一些禪院,然後再下走鹿湖山古道,真是路路暢行。

鹿湖山上的禪院,多數集中在古樹縈繞的南坡。如果從上而下行,則走來輕快,氣息平和;反之如果從下而上走,則步步「增值」,氣喘如牛,但有利於駐足停步,漫遊細賞,尤其是可以盡賞鹿湖古道上的蒼林翠綠。(p.108)

朱維德《香港掌故3》,金陵出版社,1989

羗山鹿湖

羗山鹿湖在大澳東南山窩中。由大澳來,先抵羗山;從昂平下,先經鹿湖。羗山以南,山脈屛列,形狀似羗,便名羗山。鹿湖則處山中窩陷處,昔有野鹿往來,就叫鹿湖了。鹿湖舊名「鹿湖洞」,羗山觀音殿原名「蓬瀛古洞」,可見從前修道的都耕耘自給,閉門不相往來。時至今日,這一帶仍然靜室禪院櫛比,真可說五步一院、十步一寺。

一座三楹兩幢的佛寺,名「勝林」,是因買馬票中獎而建的;「竹園精舍」藏有慈禧太后的蓮花中堂;「智積林」有蓮池珠柏,「慧修院」有下墜巨岩;「寶華禪」的清幽境界,「簷蔔林」的爭翠松竹……真是各有千秋。

在鹿湖二十六間禪院中,以鹿湖精舍的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鹿湖精舍原名「純陽仙院」,係羅浮道士羅元一在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創建,是鹿湖第一間禪院。羅元一道長傳與觀清法師,儀制便由道教改為佛教。石刻門聯,便是創建當年由廣東狀元梁耀樞題書的。院內古松幽篠,時花佳木,圍牆小亭,環境幽雅。

現今大嶼山發展,羗山道、大澳道、深窟道縱橫交貫,但鹿湖古道仍保留它的蒼雅,散立的靜室亦堪遊訪。以往週日閒空,我常偕友到悟真紅屋茹素,暇中登樓和大師論經;近年遷居西貢,很久未一嘗那班女居士的廚藝了。

執筆時,靈隱寺前,清潭中的「羗山石牛」;「錬行」摩崖附近的青松山徑,沿路僧尼往來的景象,又一一浮現腦際。(p.65)

《香江梵宇》:總監修永惺法師 ; 執行編輯危丁明 ; 編輯製作 利文出版社. 1999,出版:<<香江梵宇>> 出版委員會

禪林靜室 鹿湖精舍

鹿苑風清

“鹿苑風清翻掃徑,湖源水淨不沾塵。”這對鹿湖精舍山門的題聯,正好道出鹿湖所以成為佛教清修地的緣故。羗山與鹿湖的得名,前者是因山脈屏列,形狀似羗;後者則是山中窩陷如湖,林木繁生,昔有野鹿往來。清朝末年,佛教信眾覺得這一帶環境清幽,適宜潛修,紛紛建立茅蓬、靜室、精舍,共達二十六間,統稱鹿湖禪林。其後發展至近五十間,至今仍存三十多間。

鹿湖精舍創建於光緒九年(1883年),可謂鹿湖區的開山靜室。鹿湖精舍原名鹿湖洞,洞門聯雲:“一輪明月開丹灶,八面青山映鹿湖。”洞內有正殿純陽仙院及女士清修之所普雲仙院,開山創院者是羅元一道長.

1943年,觀清法師芒鞋策杖到大嶼山,在大澳口虎山地藏廟駐錫,偶至鹿湖洞,與羅元一道長一見如故。羅知法師是承先啟後的能者,遂將全院交授法師住 持。由此時起,將道教轉佛教,所有院內制度儀式皆遵禪門軌範,又將普雲院改作禪堂,皈依剃度無數。迨後羅元一道長羽化,觀清法師亦圓寂。純陽仙院成為女眾 清修的道場。1955年重修後易名為鹿湖精舍,禪堂改為念佛堂,同住清修者,約為百餘人。每年四月十四日呂祖誕期,舉行住持當家輪值,這傳統至1957年 仍保存。

獨超塵界

鹿湖精舍內的純陽仙院至 今仍保留在大雄寶殿後的建築內。當年的塑像、法器仍存,古樸莊嚴。院門左邊,有當年載志地方政府諭示的勒石刻碑,文清晰無缺。當年的題字和對聯至今仍存, 計有:閩浙總督何璋題的“純陽仙院”;精舍正門刻有廣東狀元梁耀樞題書的對聯:“緱嶺分綜,雖處天涯歸淨土;嶼山寄跡,獨超塵界峙中流。”

近二、三十年來,鹿湖精舍內同住潛修的女眾,最高峰時達百多人。前任住持圓修比丘尼主持了舍務廿多年。她十三歲出家,十七歲剃度,領眾清修,修持嚴謹。1996年往生後,由寬法法師(比丘尼)接任。現仍有十多位女眾常住此清修。

有鑒於鹿湖精舍是大嶼山的禪林中最早修建的一家,精舍本身的建造與設計,亦相當精美和具有特色,因此有關當局已考慮將之列入古物古跡的保護範圍,妥為修葺,加以保存。(p. 336)

資料:

開山住持:羅元一修士

前任住持:觀清法師

現任住持:寬法法師

開山日期:1883年

出家僧侶人數: 4 位

正覺真如 竹園精舍

鹿湖精舍左面有雙榕樹交柯,枝葉垂蔭處乃竹園精舍所在。

精舍門前花圃,石砌幾桌,雜花生樹,後枕翠綠,前瞻羗山,風景天然。門額“竹園”二字雄渾勁偉,乃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山大學校長的鄒魯先生所題。門聯由吳道鎔太史撰書:“竹杖偶雲遊,願度眾生皈正覺;園花同雨墜,拈來一笑悟真如。”

竹園精舍是竹林禪院融秋和尚剃度弟子茂昌法師於1933年開山創建。她在二十六歲時發心皈依,十年後出家,三十八歲親詣粵北韶關南華寺求虛雲和尚受具足戒,從此住持竹園精舍,資修淨業,度出家徒眾十餘人,在家皈依徒眾二十餘人。戰前延請慈航法師常駐主辦佛學班達三年,造就人才,弘揚佛法,力行不懈。

戰前趙廣夫人特送贈竹園精舍一幀慈禧太后御筆蓮花中堂,蓋有鮮紅禦璽,極之珍貴。慕名前去要求監賞者,大不乏人。至1957年,寶蓮禪寺明慧法師主編的 《大嶼山志》亦有提及,惜早已不存。現任第三代住持光德法師說,入精舍近五十年,都未曾得睹,倒是登門求賞珍品之人不絕而來,但都失望而歸。現時竹園精舍常住比丘尼三人,以念佛清修為主,每年辦有一次法會。(p. 343)

資料:

開山住持:茂昌法師

現任住持:光德法師

開山日期:1933年

出家僧侶人數: 3 位

隨緣化世 慧蓮精舍

大嶼山鹿湖區的精舍甚多,全盛時期有近五十間之多,經過時日推磨,人事滄桑,如今僅余三十餘間。居者不乏創建者的後人,已 曆三代。雖亦春秋已高,但篤修淨業,持之有恆,山居不便,不以為苦,上求下化,未減當年。慧蓮精舍的智妙法師便是其一,她每日帶同數名徒弟,早晚坐禪念佛,終年不絕。她亦煮得一手好齋菜,吃者皆贊,惜年已八十有七,力有不逮,只好由其徒弟代勞。

慧蓮精舍與昔日上環荷裏活道的平民夜總會頗有淵源。其開山創建者葉慧超女士卅一歲起皈依寶靜法師,至六十歲始出家正式受戒。葉女士法名淨超,原在大笪地開設一間道德堂,為人占卜算命謀生,其占卜之術頗靈驗。據說,她是皈依寶靜法師之後,占術才靈驗如神。她在1928年已經很有名,故在那一年,於大嶼山鹿湖村創建了慧蓮精舍。戰後精舍甚為殘破,故又在 1956年斥資重修,同年她將大笪地的道德堂交給她的徒弟打理,自己則於慧蓮精舍修持,並收門徒三十多人。及後大笪地遷拆,她的門徒亦追隨她進大嶼山清修去了。

慧蓮精舍內安奉了觀音菩薩,寶蓮禪寺第二代住持筏可和尚為它題寫了一對門聯。聯雲:“慧日光明,應如是見。蓮華世界,從聞思修。”因感現時精舍交通不便,因此近年設下院於香港天后廟道三號六樓,以方便禮佛的信眾。據知,每月初一、十五均有法會。

(p. 344)

資料:

創寺住持:淨超法師

現任住持:智妙法師

開山日期:1934年

出家僧侶人數: 5 位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