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千創古仁波切開示:慈悲與智慧

本月初,香港佛教界舉行了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盛典──「噶瑪巴九百週年慶典」,紀念九百年來,大寶法王噶瑪巴生生世世乘願再來,弘法利生。慶典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進行,包括展覽、講座、灌頂及法會。
其中,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Khenchen,即大堪布──「堪布」khenpo乃藏傳佛教的博士學位;Thrangu為其轉世世系名號;Rinpoche,意謂大珍寶,是藏傳佛教對上師的尊稱)於十月七日晚上,就大會主題「慈悲與智慧」而說法。
創古仁波切開示,佛陀從凡夫修行成佛,一切功德都是由大悲心而來。慈悲心不僅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平安和快樂的情緒,故我們必須斷除傷害眾生的心,培養慈悲心。由於眾生皆有佛性,只要持之以恆地修持,必能生起真正的大悲心。
欲生起大悲心,可修習「自他交換」──觀想前方眾生雲集,將自己的快樂、善根、功德送給他們,受取他們的痛苦、惡業、逆緣等。這種修持能去除個人的「我執」──過往只想到自己,故可能傷害別人,如今把關注放在別人身上,慢慢地打開自己的心,個人問題便會越來越少,並能對眾生生起慈悲心。
至於智慧,仁波切指出弟子們應該透過聞思修而得到智慧。第一步就是依止上師聽聞佛法。
雖然依止上師是種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故仁波切鼓勵大家自行閱讀經論。藏語稱「經書」為「永不生氣的上師」,因為我們若不停向上師發問,上師可能也會覺得有點麻煩;但即使我們最初讀經不明白,反覆多讀幾次,最終也會明白,而經書本身並不會嫌我們麻煩。
仁波切強調,若要修行成功,不能單靠上師或任何人,必須自己勇猛精進、實學實修。
分類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