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知從事佛教研究不能僅用傳統的科判方法,因這只能培養屬於一宗一派的經生家,容易把佛教規限為各支的…
吾人對佛法的理解不能脫離語言文字,但我們卻不能把佛法的理解化約為語言文字的問題,並以為一旦了解語言文…
著名漢學家陳榮捷先生 (1901 – 1994) 在其《現代中國宗教的趨勢》(Religious T…
事實上,佛教傳統中「以論解經,以注、疏、鈔等解論」的這一「家法」,本身已涉及造「論」者自承對「經」的…
不少佛教徒初看要利用「研究方法」來認識佛教,或多少感到抗拒。這是因為佛教有屬於自己的一套人生理想、哲…
佛教在中國既有著悠久的歷史,華人學者對之遂有一套獨特的看法。誠如佛教學者張曼濤先生 (1933 – …
在正式討論以前,讓我們重溫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相傳有數個天生視障人士爭論一隻大象的「真正」形態,有觸…
佛教倫理學實有一特色:佛教有其自身的倫理學說,但亦不會斷然否定他人的倫理學說;正是佛教不把自身的倫理…
一般倫理學的焦點,是探討吾人在作倫理判斷時的理據,佛教在解釋我們的倫理判斷時,雖與一般倫理學有著相似…
由佛教有建構倫理學的可能,到佛教有明確的倫理立場,凡此均是建基於佛教「空」的概念。惟前文[按:〈佛教…
沒有「空」,則倫理學難以建立;但只有這一意義的「空」,則亦難有一固定價值取向的佛教倫理學。是以,我們…
前文既述佛教實有建構倫理學的必要,則其縱然在這一問題上似面對困難,佛教還是要設法解決。否則,有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