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時代,佛陀專指釋迦牟尼佛,沒有他方佛土的說法。但到了部派佛教時期,大眾部提出了十方皆有佛土的…
隨著宗教或社會的需要,佛、菩薩皆有神格化的傾向,而天眾成為了護法,在佛教的重要性亦提高了。不過依這種…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有顯教,也有密乘,而且經論眾多,發展下來,教理雖圓備,但也繁複,要修持也不容易,…
「藥師法門」在東亞佛教中是極為流行和重要的法門之一,其信仰主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如來 。藥師法…
樹菩薩在〈觀四諦品〉第八頌中,以「依二諦說法」來理解二諦,既能與《般若經》的內容相應,以疏理空、有之…
到底《般若經》所說的「空」和「無」是世諦?還是「第一義諦」?若「無」是世諦,「無」與「有」有何分別?…
若是把事物分成兩類,一部分是屬於世俗的真實,另一部分是勝義的真實的話,這些真理便不是真正的真理,只是…
前文以瑜伽行派的理論論證「人人皆可成佛」這一命題 ,其中提到雖然人人皆有成佛的種子,保證了成佛的可能…
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便成為漢傳佛教共同承認的命題。雖然在此之後對佛性之討論仍方興未艾,如佛性是當有?還是…
「曼荼羅」為密教用語,又可作「曼陀羅」、「慢怛羅」、「滿拏囉」、「曼達拉」等,梵文為Maṇḍala,…
民國初期,有「佛教非宗教」的講法。歐陽竟無居士宣稱:「吾言佛法非宗教非哲學,非於佛教有所私,非於彼二…
中觀、唯識,是印度大乘佛學的兩個重要學派,又稱為「空」、「有」二宗。常言道:「空、有二輪不能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