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巡禮之路——西國三十三所巡禮

西國三十三所第一番那智山青岸渡寺是天台宗的道場

西國三十三所巡禮,是指巡遊禮拜關西地區三十三所供奉觀音菩薩的寺院,它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巡禮路線,歷史已超過一千三百年。

這條朝聖路線的總距離約為一千公里,橫跨大阪府、京都府、滋賀縣、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及岐阜縣,雖然比起「四國遍路」的一千四百公里要短,但除了京都市內,寺院之間的距離很長,所以現在全程步行朝聖的人非常少,大多數人都使用私家車或公共交通工具。

「三十三」的表徵意義

「三十三」這個數字出自《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提到,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觀音菩薩會展現出三十三種不同的變化身而為眾生說法。因此,巡禮三十三所觀音寺院的意義,就是象徵對觀音菩薩所有三十三種變化身的尊崇與敬拜。

在巡禮之路上,人們參拜的寺院稱為「札所」,意思是納札的處所。「納札」的意思是參拜者將一塊寫有自己的姓名、出生地、祈願內容以及參拜日期的木牌或紙張,奉獻給寺院中的佛菩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向佛菩薩表明自己的到訪,並表達內心的願望。現在的札所都會標有專屬的編號(稱為「番」),方便參拜者在巡禮時辨識。

巡禮有甚麼功德呢?朝聖者們相信,如果能完成三十三間觀音札所的巡禮,不僅可以在現世獲得保護,免受水災、火災、盜賊和意外死亡等災難的威脅,並且可以使子孫繁榮昌盛,還可以享有臨終正念、死後不墮惡道、以及往生極樂淨土等利益。

三十三所的不同變化

在不同時代,西國三十三所的巡遊順序都有所變化。現在的巡禮路線是在江戶時代被確定下來的。在三十三間札所之中,大多是屬於真言宗系或天台宗系的密教宗派,而所供奉的觀音本尊全部都是變化觀音,即:千手觀音(十五寺)、十一面觀音(七寺)、聖觀音(四寺)、如意輪觀音(六寺)、馬頭觀音(一寺)、准胝觀音(一寺)、不空羂索觀音(一寺),詳見下表:[1]

山號寺號通稱/別稱札所本尊
1那智山青岸渡寺那智山寺如意輪觀音天台宗
2紀三井山金剛寶寺紀三井寺十一面觀音救世觀音宗(山階系單立[2]
3風猛山粉河寺千手觀音粉河觀音宗(天台系單立)
4槇尾山施福寺槇尾寺千手觀音天台宗
5紫雲山葛井寺藤井寺千手觀音真言宗御室派
6壺阪山南法華寺壺阪寺千手觀音真言宗(豐山系單立)
7東光山龍蓋寺岡寺如意輪觀音真言宗豐山派
8豐山長谷寺初瀬寺十一面觀音真言宗豐山派
9興福寺(南圓堂)不空羂索觀音法相宗
10明星山三室戸寺御室戸寺千手觀音本山修験宗
11深雪山醍醐寺(上醍醐・准胝堂)准胝觀音真言宗醍醐派
12岩間山正法寺岩間寺千手觀音真言宗醍醐派
13石光山石山寺如意輪觀音東寺真言宗
14長等山園城寺(觀音堂)三井寺如意輪觀音天台寺門宗
15新那智山觀音寺今熊野觀音寺十一面觀音真言宗泉涌寺派
16音羽山清水寺千手觀音北法相宗
17補陀洛山六波羅蜜寺六はらさん十一面觀音真言宗智山派
18紫雲山頂法寺六角堂如意輪觀音天台系單立
19霊麀山行願寺革堂千手觀音天台宗
20西山善峯寺よしみねさん千手觀音善峯觀音宗(天台系單立)
21菩提山穴太寺穴穂寺菩提寺聖觀音天台宗
22補陀洛山總持寺千手觀音高野山真言宗
23應頂山勝尾寺彌勒寺千手觀音高野山真言宗
24紫雲山中山寺中山觀音十一面觀音真言宗中山寺派
25御嶽山清水寺播州清水寺清水さん千手觀音天台宗
26法華山一乗寺聖觀音天台宗
27書寫山圓教寺西の比叡山如意輪觀音天台宗
28成相山成相寺成相さん聖觀音橋立真言宗(高野山系單立)
29青葉山松尾寺まつのおさん馬頭觀音真言宗醍醐派
30嚴金山寶嚴寺竹生島寶嚴寺千手觀音真言宗豐山派
31姨綺耶山長命寺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聖觀音天台系單立
32繖山觀音正寺佛法興隆寺千手觀音天台系單立
33谷汲山華嚴寺たにぐみさん十一面觀音天台宗

三十三所巡禮的起源

關於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大致如下:[3]

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創始人是一位名為德道的僧侶。在養老二年(718年),大和國長谷寺的創立者德道上人在六十二歲時,突然因病陷入昏迷,處於瀕死邊緣。他在前往冥府的途中,遇到閻魔大王。閻魔大王告訴他:「世界混亂,人心荒蕪,因為生前的惡行而墮入地獄的人越來越多。你應該開設觀音的靈場,傳播觀音的教義,引導人們進行巡禮。如果能夠巡遊三十三個觀音靈場,就有消除罪業,往生淨土的功德。」德道上人接受了閻魔大王的訓誡,並同時接受了起請文(誓約書)和三十三個寶印[4],然後返回人間,並確定了靈場的位置。

之後,德道上人和他的弟子們隨即向大眾宣揚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朝聖的事。可是,由於得不到當時社會上一般人的信任,觀音巡禮一事並未得到廣泛傳播。因此,他們只好暫時將寶印保存在攝津國中山寺的石櫃(中山寺網頁內的「石の櫃」)裏,等待時機成熟。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德道上人八十歲時在其晚年的隱居地法起院示寂,三十三所朝聖的事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約二百七十年後,花山法皇(968-1008,日本第六十五代天皇。在退位後出家的天皇,稱為「法皇」。)在紀州國的那智山進行參籠(在指定某一期間內,持續地精進修行。在參籠期間,修行者往往能得到神示或夢告。)期間,熊野山的山神顯現,指示他要重新興起德道上人定下的三十三個觀音靈場的巡禮。這位熊野山的山神,應該就是指河內國石川寺的佛眼上人。

西國三十三所第三十三番谷汲山華嚴寺也是天台宗道場,御本尊為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花山法皇在佛眼上人(生歿年不詳)的引導下,在中山寺找到了寶印,並與播磨國圓教寺的性空上人(910-1007)等人一同巡遊了三十三個觀音靈場。由於花山法皇的特殊身份,他巡遊禮拜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事情,逐漸在社會上被廣泛傳播。

據說佛眼定下了納札等朝聖方式,而花山法皇則創作了各寺院的詠歌(巡禮時所唱詠的讚歌,又稱為「御詠歌」)。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起源大概就是這樣的。

根據以上傳說,德道上人是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創始者,而花山法皇則是中興之祖。

在三十三間札所以外,德道上人晚年的隱居地法起院、花山法皇出家剃度時的元慶寺,以及花山法皇在完成巡禮後特別前往,並居留了大約十四年時間的花山院菩提寺,這三間寺院同被列為「番外朝聖地」。

當西國三十三所巡禮變得盛行以後,各地方擁有土地及有勢力的人士或組織,也在他們居住的周邊地區引進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模式,創建新的觀音靈場巡禮路線,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鎌倉時代開設的坂東三十三所,以及在室町時代創建的秩父三十四所。以上的西國、坂東、秩父這三條觀音巡禮路線,共同組成了日本「日本百觀音」巡禮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剛在去年受「日本百觀音」相關組織的邀請結盟,重新組成了台灣當地的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巡禮之路。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不妨瀏覽此網站「台灣三十三觀音」。

在香港,觀音菩薩的信仰深入人心,供奉觀音的寺院相信也有不少。那麼,有沒有可能串連香港各區寺院,創設一條「香港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巡禮」之路呢?這不僅能加深人們對佛教觀音菩薩的認識,也能為香港的宗教旅遊添加新活力。

延伸閱讀
空海所建立的日本真言宗思想——不可不知的空海法師


[1] 摘錄自維基百科。

[2] 「山階系單立」,指遵循山階派的教義,但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獨立自由營運的寺院。同樣道理,其他的某某系單立,例如「天台系單立」、「豐山系單立」,意思是指遵循天台宗的教義、遵循豐山派的教義,但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獨立自由營運的寺院。

[3] 詳見「中山寺由來記」、「谷汲山根元由来記」等。

[4] 當朝聖者收集齊所有三十三個寶印,就像是獲得通往極樂淨土的通行證,據說這就是「御朱印」的起源。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