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紅塵不迷亦不離 ── 法鼓山短期出家後記(上)

在生命自覺營內,學員在「受戒」儀式後要遵守八條戒律,稱為行者八戒。「持戒」是為了方便「修心」,安住當下。
在生命自覺營內,學員在「受戒」儀式後要遵守八條戒律,稱為行者八戒。「持戒」是為了方便「修心」,安住當下。

紅塵

「難道你已看破了紅塵嗎?」當朋友得知我正打算短期出家時,他們總是滿懷疑惑地問。

出家,在不少人心目之中,滿有一種浪漫情懷,也暗地隱含著逃離現實的想法。 

或許會有人覺得只有生活不如意的人,才希望透過出家轉換跑道,擺脫各種生活糾結,躲到深山之中,六親不認、不理世事,對他們而言,「出家」既灑脫但又看似是逃避現實。

我並未看破紅塵。雖然曾對「出家」懷有一種浪漫的想法,以為出家只是躲在寺院安心避靜。後來從幾位法師口中得知,出家的路任重道遠。一個人先要發出離心及菩提心,願為眾生求解脫,放下親情、愛情及事業,到寺內專心梵行修習,並以所學的褔慧布施給眾生。這段路並不容易走,也需要不同的助緣才能成就。剛好在今年年初,因為轉換工作關係,有一段難得的假期,感覺因緣俱足,於是參加了法鼓山的「生命自覺營」短期出家活動,體驗出家人的生活。

「請你先放下你的想法,像是一張白紙一樣,接受一切。」臨行前,相熟的法師告誡說。如果對「出家」有太多執念和想法,總是顧慮太多,躊躇不前,反而隨順一切際遇,卻能輕鬆上路。就此,我沒有思考太多,安頓好家中俗務後,就踏上十一天的梵行之路。

持戒

「所謂出家,就是出離三界牢獄的家,也是出離生死煩惱的家。」營主任在介紹會提到。從佛家的角度來看,煩惱主要來自無明,還有內心的貪嗔痴,要出離煩惱, 「持戒」是其中一個方法。「戒」是消除貪嗔痴三毒的金剛寶劍,透過受戒和持戒,我們就能更專注每一個心念上,慢慢了解生命的實相,斬斷煩惱,因此佛陀在入滅時,再三警剔弟子應「以戒為師」。戒命是出家人生活的主體之一。

在生命自覺營內,學員在「受戒」儀式後要遵守八條戒律,稱為行者八戒。「持戒」是為了方便「修心」,安住當下。活於方便急速的現今社會中,人們很容易沉溺在五根慾望的刺激享受之中,失去對當下的覺察。真實的智慧種子不易發芽,寺院「持戒」的生活讓我們專注當下每一刻,培養出生命的深度。

營內的生活嚴謹,無論走路、用饍、言行都有一定的要求,學員必須跟隨規定的作息時間,只有極少私人時間。對於不少人來說,這種紀律性是對個人自由的一種限制,然而營主任說: 「一個人必須由行為開始管治內心,如果連行為都裝不出來,內心的念頭是更難去處理它。」法師告誡說修習梵行就是做到身、口、意清淨。清淨觀是由念頭開始,透過不同的戒律和禮儀,由行為慢慢地管束內心意念,所以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必要謹慎,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有管束其心的作用。

入營安頓過後,學員都把通訊儀器交給營主任保管。一直沉迷於網絡生活的我感到焦慮不安,感到像是無法呼吸一樣。過去我每天都是機不離手,所謂「一指搞定一切」,高速的訊息交流令五根的慾望輕易得到滿足,以致不自覺地沉迷在虛幻之中,慢慢發現自己已成為網路的奴隸。一個人習慣透過網路逃離「現在」,習慣了訊息的速度,就容易失去到當下的覺知,苦惱也油然而生。

「這十一天請大家好好的專注當下,然後你便發現,沒有網絡也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法師說。沒有網絡連接的世界,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但同時也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反思過去的生活,專注當下,細心觀察自己生命內裏的訊息。中斷煩雜資訊干擾,少了些負擔的心,就能把全心放在修行之中。

落髮

第一天晚飯過後是落髮環節,學員們魚貫進入道場,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號之下,接受落髮儀式。儀式中,執剃先查問我們的意願,提起釋尊剃道的願言:「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習障」,落髮是一種象徵,表視自己願修習梵行,承擔如來道業,為眾生奉獻。我曾經不捨得剃下頭髮,但當想到如果連自己的頭髮也放不下,又怎能放下其他生活,於是鼓起勇氣,在法師和志工的幫忙下,完成剃度。

我看著鏡子內的自己,覺得又好笑又幸褔。這個造型一點也不討好,但卻為我帶來一種莫名奇妙的幸福感。當時心想能在這俗世之中,得聞佛法已不容易,而我卻在有幸在今世修習梵行,實在十分幸運。這大概是來自千世萬世累積的褔份和誓願力,才能成就因緣,我希望能好好把握這千世修來的機會,好好修行,期待佛法能帶我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

搭衣

善哉解脫服,無上褔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

在古印度時代,三衣一缽是出家人最重要的持物,但三衣又名為「褔田衣」,會按不同的場合和用途有所不同的穿衣規。學習搭衣是寺院生活的第一步,

自覺營開始幾天,學員們都忙著演練正授儀式,每天不斷重覆穿衣、行禮、跪拜等儀式,令人感到十分吃力。當中又以收納海青的動作最是難明,雖然帶組法師非常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導,但法師這邊廂教了,那邊廂我就忘了。學了很多遍,還是無法正確收納海青,感到十分無助。

「當你全心聆聽別人,就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就能明白別人的思路。」第二天法師給我這樣的建議。「聆聽」和「選擇性聆聽」全是心的作用,過去當我聆聽指引,常因為別人的表達方式而選擇聆聽,把沒有興趣的部分忘了,因而產生不少誤解。當我全心全意地準確聆聽別人的話,不任意打斷或妄下結論,我就能放下自己的偏見,慢慢收納教法,很容易就學會,原來「我執」竟然就是為自己帶來障礙,這是我以前沒有發覺的事。

受戒演練過程並不輕鬆,每個動作都希望做到一致,學員重覆不同的動作,追求團體一致性合作。這種演練也是消融自我的訓練,一個人如果把焦點放在自我之中,就無法跟隨別人協調。透過演練也是修習內心,心力不罣礙於小小自我。

想起了法師的說話:「當你要走得快,你只要一個人;但當你要走得遠,你需要一班人。」我們的心大部分都活在過去或未來的想像裏,如同猴子般,往往將環境弄得一團糟。出家是團體生活,當大家依循共同原則時,可幫助自己「暫時」看住躁動的心猿,身心保持安定,共同消融自我。

到了正授典禮,唱誦上面這首〈搭衣偈〉時,突然之間感到十分熟悉,仿佛這曾是生活的一部分。心裏生起了慚愧心,眼淚緩緩流下。出家人所披的是福田衣,相傳佛陀在生時,出外見到一幅幅的稻田收成,請弟子照田相割截縫成戒衣,令眾生供養能得大果報,因而稱作褔田衣。如今我竟有幸穿上這褔田衣,也許是多生累劫發過願,累積多世的褔報,今生才得以搭上它,令我珍惜當下的機會。

(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