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念佛往生,何以不念己佛,而念他佛?

釋尊在大乘諸經說的淨土教,與淨土三經說的淨土法門,截然不同

有人偏執「佛教只講自力修持」之見,瞧不起「佛力攝取」的念佛法門,認為念佛太容易了,只是佛陀給那些目不識丁、心衰力弱的公公婆婆開一個「方便」的法門,讓他們念一下佛,與佛結個緣,今生種點善根,待來世修行等等;他們更認為:單憑念佛,往生淨土,那有這麼便宜?

又有參禪念坐者認為眾生平等,皆有佛性,每個人自己心中都有佛,就算念佛,可念「自性佛」,何用念其他佛?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又《維摩經》亦言:「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故此,何必捨己佛而求他佛?

以上觀點,確實是釋尊在大乘諸經,回應三乘聖者(聲聞、緣覺、菩薩)提請而宣示的淨土教,但與釋尊在淨土三經,無問自說,向五乘凡聖暢說本懷,別指西方,勸信願生的淨土法門,兩者截然不同。   

凡夫「縱發清心,猶如畫水」,觀就難成

整個大乘菩薩教建在菩提大願之上,所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能救、能度的佛菩薩,也有被救、所度的凡夫,是一體兩面的辯證關係,互相依存而立。三乘聖者矢志成為能救、能度者,而釋尊勸信願生的對象卻是被救、所度的凡夫,這是聖道門和淨土門最根本的分別。

作為能救、能度者必須能自救、自度,念「自性佛」者,實是觀照、開發自性,至少要開天眼(證小乘果)、見性開悟(信位菩薩),是純自力的定善觀行,包括四念住、五停心觀、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觀),乃至多種三摩地(正受),如觀佛三昧等內證工夫,非一般凡夫能做得到。

然而,一般佛滅後六道凡夫,「心想羸弱,未得天眼,不能遠觀」,又凡夫縱使能觀嚴淨佛土,因境細心粗,心多濁亂,神識飛揚,不能息慮凝心,觀就難成,故此「縱發清心,猶如畫水」。故釋尊特意指方立相,為我等娑婆世界示仗他力往生的淨土法門!

在淨土法門裏 ,若然我等凡夫扮演被救、所度者的角色,誰是大能之人,擔當能救、能度者的重任?當然是眾所知識的「南無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念佛,就是念這一尊為十方眾生發了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的阿彌陀佛,無別行,亦無他佛矣!

念佛是一個由果向因、果覺迴施的果地法門

諸佛度化眾生的方法,略說有四:身相放光護佑;口業說法利生,意業神通妙用;還有名號,所謂「以名召德」,令稱念佛名號的人攝取佛功德,蒙受法益。換言之,念佛是一個由果向因、他力迴施的果地法門,有別一般在因地由因向果、自力修持的法門。

阿彌陀佛特意選定以其果覺名號、度脫眾生而取正覺,然後將其真實功德注入其光明名號,迴向、施予、攝化十方法界眾生,令得聞、稱念其名號的眾生,自然攝取其修成果覺功德,自然發揮滅罪、護念長命、見佛、攝生及證生等五種「增上緣」作用。

經云:「我 (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前身)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換言之,念佛眾生一旦來到佛剎 (淨土),身心悉如佛,所謂「土淨令人道果圓,娑婆性習一時遷」。

修心念「自性佛」的菩薩眾,「隨其心淨則土自淨」;修土念「彌陀佛」的凡夫,「隨其土淨則心自淨」,身也自淨。「心、身、土」三者,實是三位一體,如「中、左、右」,相依而立。所以,阿彌陀佛為眾生發大願、修淨業,成佛土,只為讓眾生具足成佛功德,得生淨土,身心自淨。

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果極行易故

善導大師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為甚麼其餘善法的行持不能於念佛相比呢?念佛既殊勝,又容易。其餘善法的行持,就算修成的果益很殊勝,也不及佛功德的迴施,何況行持必定沒有念佛那麼容易。

所謂「法無高下」,視乎「隨緣應機」,行者中有堪受和不堪受法之別。唯有念佛,人人皆可行,彌陀名號能應下愚之機,所謂「三根普被」,皆可平等地同得法益,又因藉佛法不思議之本願力,五乘齊入,彌陀報土淨土,非比尋常!

世尊教化眾生,開八萬四千方便法門,若有志幹之士,從凡至聖,修諸戒行,除障消業,斷惑證真,包括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經歷時劫,久乃可得,還會退墮,或遇沈空之難。

可知聖道難行,如龍樹菩薩在《易行品》說:陸路步行則苦。反之,但有怯弱下劣之士,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即不退轉菩薩),如水道乘船則樂。凡夫真心欲求解脫者,豈會捨易取難呢?

印光大師云: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

引印光大師的一段法語作結: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

普通(通途)法門者,修戒定慧、「念己佛」的聖道門,是難行道、自力教,而特別法門則以信方便,「念他佛」的淨土門,是易行道、他力 (佛力)教。大師指出:兩個法門法門不能相混而談論,否則自誤誤人。

相反地,若能「使知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平論」;如果懂得這一點,「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為烏有」,安心念佛,易得往生,疾至阿惟越致。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