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是假?為了求法,我們可以「去到幾盡」?

為了求法,可以「去到幾盡」?

「二祖斷臂」這個禪宗故事大家必然聽過。

菩提達摩乃禪宗始祖,原為南天竺國王子,其後拋棄榮華富貴,出家悟道,並成為印度第二十八祖。公元六世紀初來到中國,並於嵩山一帶遊化,傳授佛法。二祖慧可乃洛陽人,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其後出家為僧,更名「神光」,從此遍學大小乘的佛學教義,後來聽說達摩大師佛法精湛,遂前往求見,欲拜為師,達摩卻於洞內面壁坐禪,置之不理。慧可立於洞外,合十以待。

當年慧可四十歲,求法之心堅定不移。筆者多年前曾為少林寺寫了一個劇本,其中一幕如下:

  • 臺上的神光仍合十侍立其後,狀甚恭敬。
  • 畫面又出現天亮,這時大雪暴降,哀風蕭蕭,一切景物蓋在茫茫白雪下。
  • 神光侍立愈加恭敬,絲紋不動。
  • 風聲吁吁,寒風凜冽,配合著以下畫外音﹕

達摩:   神光,你徹夜立在雪中,大雪過膝,為求甚麼?

神光:   惟願達摩大師慈悲,開示像甘露一樣的法門,藉以廣度眾生。

達摩: 諸佛無上的妙道,要經歷無數劫的精勤修持,經過許多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德行的修行,哪裏就憑你這樣的小德行、小智慧,以輕忽驕慢的心情,便欲求得真正的道果,恐怕你白用了心思﹗

神光:   神光求道至誠,懇請師父傳法。

達摩:   要我給你傳法,除非天降紅雪﹗

  • 音樂節奏加快,越見激昂。
  • 神光解意,他意識到這裏聖僧指點他禪悟的訣奧,便毫不猶豫地抽出隨身攜帶的戒刀,先舞耍了一套「獨臂刀」。
  • 音樂變得急速,氣氛越來越緊張。
  • 最後,只聽見「哢嚓」一聲,神光竟揮刀向左臂砍去﹗
  • 特寫神光強忍痛苦咬著牙關的表情。
  • 音樂已推至高潮。
  • 只見一條長長的鮮紅色的衣袖,從神光的左臂中伸展出來﹗代表著頓時鮮血飛濺,染紅了地下的積雪和神光的衣衫。
  • 畫面所見,這虔誠的刀聲驚動佛祖如來,佛祖隨手脫下袈裟,拋向東土。霎時整個少林紅光籠罩,彩霞四射,鵝毛似的大雪片被映得彤紅,紛揚而來﹗

這是慧可「立雪斷臂」的片段。達摩面壁苦修,長達九年,慧可精心照料,形影不離,最後斷臂明志,表示求道至誠,終於感動達摩,傳授衣缽,從此接替達摩,光大禪宗。

最近看鍾玲教授解說「禪宗二祖慧可的驚人故事和他的禪法」,一時又想起這故事來。鍾教授提出一個論點,頗值得大家思考:到底慧可有沒有斷臂?如有,為甚麼自斷其臂?如何斷?斬斷手臂的哪個部分?她說: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有哪一個人把自己的手臂給斬了,我們都會認為這個人是精神病人,患了很嚴重的精神病。

她舉一個例子,畫家梵谷是在精神極度不正常的狀態下才會割下自己的耳朵的。那麼,慧可當時的精神狀態如何?他是瘋了嗎?此外,鍾教授又提到,中國人自古以來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響,十分保護身體,例如《孝經》所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以想像,慧可斷臂求法是違反了當時中土儒家的孝道傳統。難道這種觀念對身處五世紀南北朝的慧可沒有半點影響?

另一個說法是,慧可根本沒有自斷其臂,而是給盜匪傷害,以至連手臂也給斬斷了。這個說法來自唐朝太宗、高宗期間撰成的《續高僧傳》,距慧可圓寂不到八十年,當中有所記載:「遭賊砍臂。以法御心,不覺痛苦。火燒砍處,血斷帛裹。乞食如故,曾不告人。」

慧可用他所修的佛法來保護自己,因為他有入定的功夫,能夠控制自己的眼耳鼻舌心意,神通自在,不被肉身拖累,所以也不會覺得痛苦。用火來燒被砍的地方,是為了止血,所以血就不流了。然後用布把傷口裹住。最重要的是,慧可斷臂後仍繼續行腳,繼續托缽乞食,就像以前一樣,不動聲色,不告訴任何人自己曾受如此創傷。這表示慧可的修心境界已是相當的高了。

到底慧可有沒有自砍其手呢?如有的話,何來的勇氣讓他狠下決心?這完全不是一般人能夠隨便做到的事情,大家不妨試問一下自己,為了求法,我們可以「去到幾盡」?今期篇幅所限,稍待下回再與讀者諸君作深入探討。不管慧可的斷臂是出於求法心切,抑或為賊所害,慧可終究是一名獨臂僧,這事蹟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無論如何,從某個角度來看,禪宗初祖達摩來自天竺,慧可是禪宗本土化第一位祖師,他的故事已成公案,為法忘形,為法忘身,千百年來激勵著許多後學,成為了我們求道的榜樣。

延伸閱讀

有關鍾玲教授的文章,請瀏覽此網頁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