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禪的修行正道——《楞嚴禪心》讀後感(一)

大家聽過「開悟楞嚴,成佛法華」的說法嗎?

上年年初筆者參加法鼓山話頭禪修,有幸聽到果醒法師廿一日關於心性及修行的開示,獲到不少啟發[1],但是吉光片羽,未窺全豹。現在感恩法師將多年的心得,輯集成《楞嚴禪心》一書,除了闡述《楞嚴經》的十番顯見,即真心的十大特質,最難得教導我們如何結合禪觀和生活實踐,有助真正做到活用楞嚴,走向修行的正道。

漢傳佛教對《楞嚴經》十分重視,但卻不容易看懂它,正如法師在書中自序指出:「特別是經中有些觀念與常入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比如,『心在身內』是多數人牢不可破的認知,可是佛告訴阿難:『如果心在身內,那不是真心,而是妄心。』佛也說,[…]這個世界與一切眾生,都是真心產生的虛幻夢境。」[2]這都不易體會和領略。

法師讀《楞嚴經》已有三十多年,最初「不僅內容看不懂,觀念亦難接受」[3]。他為了深入法義,涉獵各家註解,甚至將各版註解存於電腦,有空就看,慢慢體會。研讀《楞嚴經》使他體認修行兩個重點:一要避免誤入歧途,二要在義理與實修取得平衡。

歷來祖師大德推崇為「開悟楞嚴」,因為此經是「兼備義理及實踐的行解地圖」[4],「涵蓋佛法整體教理和精準的修行次第」[5]。法師先以經中十番顯見,也就是從真心的十大特質去闡釋真心與妄心的分別,再從禪修體驗及生活實踐,說明每個當下與這十個特質的關係。

果醒法師非常重視我們修行要有正確的知見。那次禪修期間,雖然聖嚴師父曾在錄影帶中,要求帶領禪修的法師不談太多理論及概念,多讓禪眾坐禪體會,但是果醒法師繼續苦口婆心幫助我們釐清真心和妄心,因為他在小參中,發覺有些已有多年經驗的禪眾一直用錯方法,走錯方向。「就像有些禪眾,在蒲團上很用心,下坐後還是用心,只是選擇散亂心而不自知。」[6]那次,他以「波浪與海水論」及「騙子論」,一再叫我們提防那懂得易容換服的騙子:妄心。

他在此書以不同的角度指出修行之道,如:

「禪的修行,是從五蘊現象看到空性的本質,並以佛法的正知正見為舵,透過與正知正見相應的正行,一邊度化眾生,一邊斷除煩惱。正知,是透過知見的釐清,不斷修正顛倒認知。進而落實和正知見相應的正行,轉化錯誤的認知,人我對立的行為模式,才能與聖人同見同行。」[7]

「正見則是透過空觀,在生生滅滅、起起落落的現象中,看到緣起無常。[…]身心五蘊,及[…]內外五塵環境,均是無常的生滅現象。既然有生滅,就只是被感知的現象,並非不生不滅,具有見聞覺知功能的空性。」[8]

我們需要先認清「現象」和「空性」的分別,才不會被前者牽引,懂得以後者為出路。

「修行,即是轉有為法為無為法。凡是把任何現象當成我,從中取捨,不論境界有多奇特、殊勝,皆與『本來無一物』的佛性沒有關係,至多是佛性的某種功能。」[9]

至於如何以正知及正見,運用在坐禪和生活實踐上,請容下次再談。

(待續)


[1] 參閱:話頭禪系列(六):「波浪與海水論」及「騙子論」增加知見,避免走上冤枉路

[2] 釋果醒:《楞嚴禪心》(法鼓文化,台灣台北),003頁。

[3] 同書,004頁。

[4] 同書,006頁。

[5] 同書,015頁。

[6] 同書,038-039頁。

[7] 同書,035頁。

[8] 同上

[9] 同書,020頁。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