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中秋賞月到觀月:從光影流變的意象、啟發到活用

對月感懷常見於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探勘月球資源是科學家不斷努力的過程。這幅遙距於我們的月相:或圓缺或光暗,對於居住在地球的我們,會否引來另一番意趣或啟發?

今年9 月29日(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適遇月光菩薩聖誕日,藉此時節,與大家分享佛教中有關月的涵意、談談對我們的生活及生命有甚麼啟發?

月光菩薩的稱述

月光菩薩一詞見於大乘佛教經典《月光菩薩經》,亦見於《佛說決定毘尼經》,較為大眾熟識的是藥師佛兩大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及月光遍照菩薩(又稱「月淨菩薩」)。佛教尊稱藥師佛、日光遍照菩薩及月光遍照菩薩為「東方三聖」。月亮是物體,佛家以月相來描述生命的本質是無常,因感知世事的無常,方便我們進一步思維生命的意義及如何活出意義。

由觀月的意象到啟亮自心的光輝 

賞月是節日的情趣及轉移情感的活動。筆者早年曾參加「月光禪」,兩個小時的觀月過程,時亮時暗時現時隱的月相在剎那間變易,旁由法師的引導來觀心、靜心、淨心,整個活動經由觀月的過程來感覺自心的無常,有待啟亮自心本具的光輝。

佛經中有關指月的啟發

讀到《楞伽經》卷四:「如愚見指月,觀指不觀月;計着名字者,不見我真實。」

經文恰好道出「如學佛者只是執著語言文字,又怎能領悟真理的本意?」

佛透過言說來宣示佛法,言說是工具,月亮亦是物象和工具。

不了解的人,當見到手指時,很容易誤以為是見到月亮。諸佛透過語言來宣講佛法,如同手指指月。手指和月亮是方法和導向,兩者都不是悟道的目標。

「觀月如觀心」借境鍊心

月是物體,佛經中引述月的經文,在意是讓我們「借假修真」, 藉著觀賞月亮的過程來啟發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感觸及思考,從而啟動佛弟子們珍惜及善用生命中種種的「緣起緣滅」。

由認知人生的起伏和體會自心的流轉;那麼,種種出現在生活中的事相,其實是「借境鍊心」的因緣,也是體會佛法的過程。

我們從地球這邊見到的月光有圓有缺的變化,其實月亮的自體是時常光照及圓滿的。一如眾生皆有佛性(覺悟),不過受「無明」的雲層掩蔽了佛性,真可惜呵!

走筆至此,適遇中秋佳節,邀約大家在賞月時,齊頌《華嚴經》偈句:「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