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身雖不出家,但心出家,維摩詰居士的生活方式——一名腎病青年與《維摩詰經》的相遇(四)

維摩居士

前文,維摩詰居士在生活上,持守六度波羅蜜:

布施:向窮人布施,希望所有人都得到快樂;

持戒:堅持戒律的生活,不為後世造業;

忍耐:對屈辱及困境,加以忍耐;

精進:堅持對佛法的學習,希望每日都有進步;

禪定:利用禪定,把散亂的心集中起來,以免為生活做決定時犯錯;

般若:透過般若智慧,破除無明煩惱,對治愚痴。

因此,他成為了佛教徒的典範。但我們雖然有目標,要做出來確實不易。尤其是工作過後,已經非常疲累,還要每日持續打坐,要相當大的堅持。

經文除了記述他修行六波羅蜜外,還記述餘下細節: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白衣」是在家修行人的簡稱。維摩詰居士雖是在家眾,但堅持過著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一般人認為,出家總比在家好。出家人少煩惱,少雜務,可專心誦經打坐。在家有千萬種事務煩擾,不能靜心。但維摩詰居士卻做了一個好榜樣,不論出家或在家,重點是發心,而不是形式。正如他一樣,每日持守六波羅蜜,與出家人並無分別。只要心裏堅持,明白自己的目標,結果都是一樣。

在家眾的生活,與一般人無異,每日被妻兒、朋友、同事圍繞,要找清靜的時間去修行,的確非常困難。加上高科技的影響下,無論是透過手提電話或電腦,大量資訊衝擊,思想不能一刻停下來,還說甚麼靜心!?

維摩詰居士長期的禪定功夫,讓內心處於「定」之中,即使遇上繁雜的事,內心仍是清靜的,不受任何騷擾。這時,他能冷靜思考,處變不驚。長處於清靜之中,自然常樂。

維摩詰居士非常富有,外表自然與一般人不同,衣著配搭十分講究。雖然如此,但他不會炫耀自己的財富,不會自覺高人一等,並且得到各界人士的尊重。因為他存心修行,宣揚佛法,救窮人於水火,度迷人出生死。

從經文的記載中,維摩詰居士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喜歡做善事,關心所有人的需要。只要有人遇到困難,他會義不容辭的給予幫助。他雖然得到很多人的尊重,或者會有很多應酬,但總不影響內心的平靜。他亦很喜歡教導眾人學習佛法,好像是個有智慧的老師,只要你有疑問,必定得到滿意的解答。

不只於此,他經過不同場合,都會融入當地,用當地人最容易明白的方式,去廣傳佛法,令更多沉迷於聲色犬馬的人,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本性。

以下就是維摩詰居士的《教化篇》。

經文這樣記載:

「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婬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維摩詰居士進入賭場,能引導賭徒脫離賭海。賭徒的心態,總是希望把輸了的金錢贏回來,但結果是輸得更多。而且賭博的禍害甚大,不只危害自己,更危及整個家庭,可謂後患無窮。

另外,經文提及他進入議政的地方,會透過政策去改善社會,幫助更多人。智諭法師在《維摩詰所說經講記》中提及,古時印度的居士,都會參與政事,有很多公職。維摩詰居士正利用這個身分,來制定更多有利於百姓的政策。雖然經文沒有提及他制定了甚麼政策,但從他對佛法的修行及思想,可以猜想,政策必以「平等」為主,以「慈悲」為出發點。

正如中國著名經典《禮記.禮運》所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從政者要關顧社會上所有人,令老人得到善終;強壯的人,有就業機會;小孩、獨居人士、長期病患及有殘疾的人,得到適切的照顧,社會需要更多這方面的配套,讓服務流程更加暢順。

古時印度有一個特色,就是很喜歡辯論,從而有很多講台。如果有人想發表議論,可以在台上大聲宣講,但同時會引來很多挑戰。如果大家去看印度思想史的著作,會發現印度是個非常著重邏輯的民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熱愛辯論,深信真理越辯越明。不過,他們的辯論並不像現代,輸贏可以一笑置之。古印度的辯論,輸的一方,可能要賠上性命。

維摩詰居士也喜歡參與辯論,他以大乘佛法的智慧去引導大眾認識、信奉大乘佛法。

他亦會進入學校,解說大乘佛法及生活經驗,讓學生們從小知道人生方向,造就更多社會人才。為將來的社會打好基礎之餘,更重要是培養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成長。

維摩詰居士更會進入煙花之地,為要幫助沉淪的人。無論是賭博、色情、酗酒都是心癮,要解決心的問題,必須從心去調整。其他外在的配套,只能是協助而已。要改變,首先要接受改變的人自己願意,要知道問題所在,並且深知這種聲色犬馬的日子,對他的徹底禍害。

維摩詰居士得入這些地方,以佛法引導各人,讓他們知道生命正被侵蝕,要盡快返回正軌。經文中的「能立其志」,就是要他們重新立定志向,為自己的人生訂下方向和目標。

維摩詰居士不只是「財布施」,更多的是「法布施」及「無畏施」,透過廣傳佛法,使更多人認識自己,重新立志,走向正途。

下一篇,我們繼續看維摩詰居士的教化。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三十年來,寬謙法師以藝術結合義理弘法。她認為,思想的啟悟,配合圖像更加鮮明深刻⋯⋯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