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避免「放生變放死」,台灣內政部與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等多個宗教聯手響應

「放生」的原意是慈悲護生,但方式不當會令動物受苦和破壞生態。世界各地近年來出現不少不當放生事件,令「放生變放死」。台灣內政部昨日召開第十一屆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首次會議,呼籲大眾避免以不當方式放生。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和回教等多個宗教團體與會,共同支持保護生態環境,並呼籲大眾響應。

內政部表示,放生的原意是實踐慈悲,本是美事,但如果購買人工繁殖的野生動物,到野外地點放生,會令動物因不適應環境而死亡,而外來物種也會破壞生態環境。

主持會議的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政府尊重宗教信仰文化,同時也希望大眾避免以不當放式放生,並響應「積極護生」(包括以領養代替購買和棄養等)。內政部呼籲,宗教團體在放生時,應與保育團體合作,並學習生態保育的知識,以保護生態環境。

政府亦建議想要放生的市民,應盡量取得專業人士的協助,並參考漁業署的資訊,了解合適的放生物種和地點。

除了台灣之外,香港近年亦出現不少不當放生事件。大埔碗窰路溪澗上月有大量烏龜被棄置,殼上被人寫上放生祈福的字句。由於山流溪澗並非放生龜的合適地點,有不少龜隻已死去,最後有約四十頭龜獲救。

放生是《金光明經》、《梵網經》等佛經提及的,其本意是出於慈悲精神,救助在死亡邊緣的動物。不過,不當的放生方式會令動物受苦、死亡,亦會破壞生態平衡,不但沒有功德,更會造惡業,與慈悲精神背道而馳。


延伸閱讀:
放生究竟為了誰?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