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依空法師談開悟的五大類別:方式取決於個人的根性和修行的深度⋯⋯

依空法師主講「開悟的故事」,逾400位善信聽聞善法(圖:人間通訊社)

佛光山普賢寺於4月21日舉辦人間佛教系列講座,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開悟的故事」,內容聚焦於禪宗開悟的多樣面向,詮釋開悟的本質和方式,並提供多種不同的觀點和比喻,期使逾400位善信更具體的易於理解和契悟,將開悟融入日常生活的修行之中。

依空法師解說在禪宗的修行中,開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有多種形式和途徑。有些人可能逐漸領悟,有些人則可能在一個瞬間獲得開悟。開悟的方式取決於個人的根性和修行的深度,理解為覺醒或者領悟。根據唐朝宗密法師的分類,《禪源諸詮集都序》將開悟分為五大類別,依空法師使用精煉的比喻解釋「漸修漸悟」、「漸修頓悟」、「頓修漸悟」、「頓悟漸修」、「頓悟頓修」。

引用《六祖壇經》語錄,依空法師指出,佛法本身並沒有漸頓之分,而是因為眾生的根器不同,有的利根如剪刀鋒利,有的鈍根如同剪刀粗鈍,因此開悟的速度和方式各有不同。不論如何,只要自覺努力修行,任何眾生都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開悟。

接著法師分析「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強調於修行過程中,要放下念頭,從而達到無念無相無住的境界,無念即是指念念不住,不受念頭所困擾。依空法師闡釋,人雖然不可能完全沒有念頭,但可以透過修行使念頭逐漸自然生滅,從有念的狀態漸漸達到無念的境界。這意味著在修行的過程中,人們可以培養正念、善念,並透過正念的引導逐漸超越念頭的束縛,最終達到無念的境界。

禪師開悟因緣各有不同,依空法師將其歸納為:言下即得、聞聲開悟、聞譬喻開悟、尋常句子、棒喝、生活作務、觸物因緣及參公案等種種因緣,顯示禪宗在日常生活的種種場景和活動中,都有開悟的可能性。鼓勵修行者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尋領悟的機會,可能是來自於一句話、一個聲音、一個譬喻,甚至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或觸動。

同時,依空法師也強調開悟之後的修行重要性,開悟不是終點,而是修行的起點。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瞬間都是修行的機會,只要能夠抓住這些轉瞬即逝的因緣,就能不斷地提升修行的境界。

最後,依空法師以「不知最親切」公案鼓勵信眾,成佛做祖、參禪悟道、斷除煩惱要靠自己來,每個人都有能力達到開悟的境界,但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體悟,而不是依賴外在的因素,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開悟後仍須繼續修行,並祝福大家早日開悟。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
https://www.lnanews.com/news/158800

延伸閱讀:
修行雖然虛幻,卻是開悟的必須--聖嚴法師講《永嘉證道歌》的真諦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