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受人布施,不但不會折福,還有這樣的善報⋯⋯

(圖:Pixabay)

布施,不僅是給予他人的幫助,也是為自己培養福報。有人說接受布施會損耗自己的福報,這是狹隘的觀點。 布施是雙向的善行,不僅回饋他人,也回饋於自己。

布施予人 福德無量

布施,即以福利施予人也,使他人得到利益。財物布施能使眾生的物質生活改善,佛法布施能使眾生的精神生活充足,無畏布施能使眾生免於恐懼,擇善而從,勇猛直前。

布施不僅能利益他人,也能使自身獲得極大利益。

一方面,布施能幫助我們破除慳吝。 凡夫貪圖財富,面對需要幫助的人,往往因慳吝而不願施捨。 即使是平日幾乎用不著的物品,一旦要送出去,又覺得它重要起來。 而布施,正是對治慳吝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布施還能廣種福田,改變貧窮之因。 有些人目光短淺,以為布施一點,自己就失去一點。 殊不知,布施就像農民播種,每一粒種子,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接受布施 隨喜發心

接受別人的布施,是否會損失自己的福報,主要取決於心態,也就是發心。

接受他人的布施,對布施的人來說,你就是他布施的對象,是在成就他人的培福之發心。 當你需要得到幫助時,不起貪求之心,並發慈悲心,樂於接受他人所給予的幫助,這樣不但自己得到了所需要的幫助,而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也做了相應的善事,不僅自己累積了福報,彼此之間也成就一段施與受的善緣。

自己得到幫助的同時,也將這份發心根植於內心,將來以同樣的發心幫助他人,回饋社會。這樣地接受布施,就變成了互相成就的布施。

如果因為擔心,不敢接受他人的布施,那麼對方沒有布施的對象,就無法圓滿成就福田,對他人來說,也是種缺憾,無法成就發心。

施與受 同為布施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有這樣的示範:無盡意菩薩有意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供養。

後來佛陀相勸觀世音菩薩,既然想慈愍眾生,接受供養也同樣是慈愍眾生。 因此觀世音菩薩為愍諸眾生而接受供養,並將供養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所以,我們用慈悲心接受他人的布施,並將這份布施和發心轉化出去,以幫助更多的人,同樣是在增長他人的福報,而這份發心也是在增長自己的福報, 何樂而不為呢?

每個人都有很艱難的時候,但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我們暫時缺乏布施的能力,那就去接納他人的布施之心。 以感恩的心態去開啟我們自身的布施之心,這樣才能真正利益社會,從而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轉載自南普陀寺:
https://mp.weixin.qq…P1Vg

延伸閱讀:
布施重在「心」!談《雜阿含經》之舍利弗代弟子乞鉢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