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受傷綠海龜於蒲台島浮沉,疑曾被人放生。漁農自然護理署呼籲:放生前,想清楚是否真的可以令動物幸福快樂!

2月14日下午,有香港市民在蒲台島附近水域,發現一頭受傷綠海龜在海面浮沉。市民指,海龜的殻被螺旋槳擊破,右尾腿無法撥水,背殻寫著「放生」二字。綠海龜的體重只有五十六公斤,屬於「嚴重過輕」,殻上的傷痕長約三十五厘米。綠海龜現已交由海洋公園獸醫治理。

放生,是《梵網經》、《金光明經》等經典中提及的。佛教的慈悲精神,主張「不殺生」,還要積極地「護生」,從救人擴大到救護人類以外的動物,如見到面臨死亡威脅的動物,從佛教的慈悲精神,我們都應該設法救護,使牠們免於死亡。不過,近年來,放生活動引起不少爭議。爭議的原因,可歸因於錯誤的放生方法。

錯誤的放生方法不但令動物受苦,亦會危害生態。漁農自然護理署在Facebook發文呼籲:「不恰當放生動物,好容易導致牠們死亡,甚至影響本地生態平衡;而且售賣或管有海龜都是屬違法行為。放生前,想清楚是不是真的可以令動物幸福快樂!」

此外,盲目的信仰及不善的動機,使動物帶來痛苦。有些放生者迷信放生動物可增長功德、消災延壽,於是舉行定期的放生活動。然而這些放生活動已成為有利可圖的交易。商人為確保「有貨可供」,會特地為放生者飼養或捕捉動物,在運送途中,將動物被關在衛生環境惡劣的籠子裏。在籠子裏,動物要忍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放生之後,又會因為疲憊和疾病而死亡。這些「放生」活動,無疑與佛教的放生本意相違背。

為了避免不當的放生而造成動物的痛苦,近年,佛教界呼籲「以茹素取代放生」或鼓勵「以護生取代放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