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大理蒼山比丘尼道場──寂照庵,被參訪者譽為「中國最文藝的寺院」

(圖:大公佛教)

位於大理蒼山聖應峰南麓的比丘尼道場──寂照庵,處處都是清新的多肉植物和絢麗的花朵,康乃馨、玉蝶、白月影⋯⋯溫馨的環境,雅緻的院落,青松古柏環繞掩映,讓寂照庵被參訪者譽為「中國最文藝的寺院」。

庭院內的搭配看似隨意,卻處處精巧細緻,其實是出自住持妙慧法師的悉心打理。

從寂寂無名的道場    到大理的著名寺院

寂照庵始建於明初,於1919年重建,後來漸漸荒廢。直到1982年由現任主持妙慧法師發願重修,寂照庵才重獲新生,並轉變成為比丘尼道場。

妙慧法師八歲就在蒼山下的感通寺出家,那時她主要照顧一位九十四歲的比丘尼。1982年恢復寂照庵後,她便和其他比丘尼一起手繪佛像、種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妙慧法師從小就喜歡花,整座院子的花花草草,都是她帶大家種的。經過數十年的培育,才有今天的碩果累累,盆栽、吊籃,甚至牆面的石縫,也是滿滿的生機。

(圖:騰訊網)

旭日全球佛學網絡的資料,寺院恢復後的數十多年,一直都是寂寂無名,直到2012年,一位外地設計師免費為寂照庵設計重修,其樸素清新的風格,受到不少遊客的喜愛。2016年起,由於中國媒體對於寂照庵的宣傳,使它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當中「一條視頻」所拍攝的四分多鐘的短片,瀏覽量更達到844萬。

近年參訪者數量越來越多,寂照庵也有所改變。從前寺裏的素食是免費,只有數個人光顧,如今需支付二十元,還得排隊等候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此外,寺內一度只有住持妙慧法師一人,現在已有約五六位出家人和七八位常住寺院的居士。

(圖:騰訊網)

然而,令妙慧法師頭疼的,是她喜愛的植物和花卉不時被粗心的遊客破壞,而巨大人流帶來的消防安全壓力,也讓她感到憂心。

參訪者大量增加,並沒有為寺院帶來相應規模的供養,反而因遊人太多,改變了原來的幽靜氛圍。為此,妙慧法師每天4點多就起床,下午不到6點就提早關閉寺門。

如何在改變了的氛圍中弘揚佛法,是寂照庵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延伸閱讀:
雲南大理的佛教傳播中心──水目山曾是皇家禪林,有西南地區最大的佛教塔林⋯⋯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