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禮佛,不在於布施錢財的多寡

(圖:Pixabay)

禮佛,不在於布施錢財的多寡;學佛,只看心專不專一。注心於佛,則是修佛的前提。

《阿闍世王授決經》記載,有一次,阿闍世王供養佛陀和比丘僧團。供食完畢,已經入夜,佛陀打算率眾弟子往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阿闍世還想再做點甚麼,有人建議,辦一個佛燈車,照亮佛與諸賢前進之路。

阿闍世王乃下令,購買大量麻油膏,說是要用油燈從摩揭陀國王舍城,一路照至舍衛國給孤獨園,令吾佛腳下,無有黑暗。

那時,王舍城中有一個乞食為生的女子,見阿闍世王作如是功德,大為感慨。 那一天,她總共才乞得兩錢,並沒有拿錢去買點充飢的食物,而是去了一個油燈點買香油。

店老闆很奇怪,便問她緣由。貧女回答:「我聞佛生難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世而無供養,今日見王作大功德,巍巍無量激起我意,雖實貧窮故欲然一燈,為後世根本者也。」店老闆聽完很是感動,原本兩錢只能買兩盒油膏,老闆給了她五盒。

貧女買完油膏,特地連夜追趕僧團。 因為信眾太多,自己的供養物不多,只好點燃自己的油燈,放置在佛燈車角落,希望為佛增益一絲光明。 但燈油不足,夜裏又有風,那盞油燈燈光格外微弱,甚至在風中欲熄。 貧女當下許願:「若我後世得道如佛,膏當通夕光明不滅。」說罷,作禮而去。

佛行至中途,天已破曉。 車上油燈雖是信眾供養的,也不能隨便浪費。 於是佛陀告訴目犍連尊者可滅諸燈。目犍連承命,滅盡諸燈,唯貧女所供那盞油燈三次不滅。

目犍連覺得很奇怪,舉袈裟以扇之,燈光益明,以神通引大風吹之,燈更熾盛, 「上照梵天,遍照三千世界,悉見其光。」

佛陀告訴目犍連,這是當來佛之光明,不是神力可以滅的;這盞燈的供養者,三十劫後當得作佛,稱須彌燈光如來。

佛乃以天眼觀之,原來此貧女過去無數世中供養過百八十億佛。 只是她過去世恆修經法,未修檀施,所以今生貧窮無財。 因此此番布施,功德已滿,三十劫後,當得作佛,佛號須彌燈光如來。

阿闍世王聞此消息,便問佛:「我所行功德,遠勝貧女,為甚麼佛不予我授記作佛?」佛回答:「王所作雖多,心不專一,不如她注心於佛也。」

後來,阿闍世王以至誠心供養佛,佛亦為之授記,八萬劫後,當得作佛,佛號淨其如來。 「貧女供燈」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禮佛,不在於布施錢財的多少;學佛,只看心專不專一。 注心於佛,則是修佛的前提。

轉載自五台山佛教:
https://www.163.co…C7P.html

延伸閱讀: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談《增壹阿含經》之布施八功德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