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香港七間小學建禪修園地,推行有系統的禪修課程,讓師生在疫情下為身心「充電」,享受禪修樂趣⋯⋯

(圖: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
(圖: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七間小學去年陸續落成禪修園地,並於2021-2022學年在各年級推行有系統的禪修課程,讓師生為身心「充電」,享受禪修樂趣。

疫情之下,香港學校去年有一段時間暫停面授課程,為師生帶來各式各樣的的挑戰。同學們減少校園活動,訓練自理和社交能力的機會亦隨之減少。據報道,佛教慈敬學校校長范秀琪曾表示,有小一學生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上課期間大哭。

禪修讓孩子們有了一個覺察和照顧自己的機會。佛聯會「校園佛化教育平台」報道,七間小學(佛教黃焯菴小學、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佛教慈敬學校、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佛教榮茵學校、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於去年陸續落成莊嚴寧靜、配合該校特色的禪修園地,並共同規劃課程、教材和師資培訓等,期望學生可以藉著禪修課,學習平靜心情、集中精神,同時培養正念生活態度。

(圖:佛教榮茵學校)
(圖:佛教榮茵學校)

學校邀請法師協助編製師資培訓教材,又引進專為兒童設計的「青蛙仔」正念課程(Mindfulness for Children),讓孩子在面對情緒失衡時,先像青蛙般靜下來,覺察自己的呼吸及周遭環境,將注意力帶回當下一刻,再去處理問題。

「青蛙仔」課程包括鍛鍊學生專注力、覺察能力、想像力和善待自己與他人的能力。有老師認為,課程除了有助學生處理情緒,也能讓他們學習培養品德、正見和與人相處溝通的技能。

有小四同學表示在上禪修課時,體驗到身心放鬆的自在:「感到放鬆,呼吸暢順,連疲倦的感覺、傷心的事情都忘記得一乾二淨。」

(圖: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圖: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學生參與課堂後填寫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禪修課,認為堂上氣氛「愉快有趣」,且有助自己提升專注力和對身體感受的覺知。

教學過程中,老師亦能獲益。有老師表示:「以前學習禪修名詞和知識,並不理解,現在看到禪修有很多可能性,好生活化。」

延伸閱讀:
佛教黃焯菴小學辦禪修試驗計劃,由法忍法師指導,成效令眾人印象深刻⋯⋯

從「小菩薩計劃」到「巴士上的禪修課」: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如何培育孩子成為智慧丶慈悲兼具的「小菩薩」?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