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100多人歷時8年修復千手觀音像,開創中國文物修復先河

中國重慶市的「大足石刻」始鑿於初唐,現有50,000餘尊造像。當中,開鑿於南宋的「千手觀音像」是最著名的造像之一,主像左右兩側和頭頂上方,浮雕著上千雙貼著金箔的手,每隻手各執法器,掌心中還有一隻眼睛。

歷經重慶地區的高溫、高濕、酸雨近千年後,千手觀音像患上三十四種病害,面容斑駁脱落,也有部分手指斷裂掉落,引起文物保護員的關注。

2008年起,中國100多位文物保護員共同參與修復千手觀音像。

要修復這種體積巨大、不可移動的石質文物,他們遇上了無數難題,而國內沒有可供借鑒的修復案例。由於石刻不能移動,修復員常常爬在鷹架上,一個姿勢保持大半天。

「我們經常需要站在二十多米的高架上觀察文物,有時候一看就是半天,還有的時候要走二三十分鐘的泥濘路,才能達到文物修復點。」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說。

千手觀音像有部分手腕殘缺,為了找到修復的依據,陳卉麗和同事親自考察全國三十多座石窟的觀音像,並翻閱大量佛教經典,但都一無所獲。

後來,他們決定依據千手觀音造像的對稱原則,按照另一側對應手的形態,在斷手原有的修復孔上,接入一隻可拆卸的「新手」,這樣既不會損害文物本體,也為未來的修復留下空間。

而在修復舊金箔時,他們發現舊金箔不穩定,於是改成貼新金箔。整個造像修復,共使用了100多萬張金箔。

八年的時間裏,陳卉麗和團隊每天都站在高高的鷹架前,黏得一身塵土,或站、或蹲、或躺,一個姿勢就是一整天。期間他們填寫調查表1,032張、記錄約35,000個數據,手繪297張病害圖,拍攝1,300餘張照片。

經過近八年努力,千手觀音像終於修復完成,修復面積達222.15平方米,包括830隻手與227件法器。

當看到千手觀音「金光再現」時,許多人不自覺間淚水滾落。 這個工程開創了中國大型不可移動文物修復的先河。

看到這一刻,陳卉麗説,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她說:「回想起來,真不知道這八年是怎麼走過來的。每天早晨7點多就出門,晚上6點回到單位整理資料,晚上11點多才回家。但看著千手觀音造像金光再現的那一刹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她又說:「對文物有一顆敬畏之心,發自內心地愛這項事業,才會為了『生病的文物』守護一輩子,再苦再累,都會覺得是累並快樂的事。」

《地藏菩薩本願經》有云,恭敬地修復佛像是一種善行:「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由此可見,發心修復佛教造像、建築、經書等,可得大果報。


延伸閱讀:
佛教藝術為何有療癒身心之效?它為我們開發內在的覺性,提供一條自覺覺他的道路⋯⋯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