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98%8e%e6%b5%b7%e6%b3%95%e5%b8%ab/" title="Posts by 明海法師"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明海法師</a>

明海法師

圖:網上圖片

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僧眾、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二)

明海法師 2022-09-11

我們要培養對所有僧眾的恭敬。只要是出家受戒的僧眾,他們都是佛法的實踐者,都是我們的福田。他們也許還是…

全文 >

我們怎麽樣以經書法寶為對境,來修恭敬呢?--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一)

明海法師 2022-08-28

我們談以法寶為對境修恭敬。所謂的法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記錄佛菩薩、祖師大德法教的經書典籍;一部分是…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眼裏有佛,心裏有佛」,我們如何對對佛像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

明海法師 2022-08-14

今天我想介紹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佛法修行中特別要注重的「恭敬」。在佛法的修行裏,恭敬三寶是一個重要的…

全文 >

我們參與佛事,力量和利益從哪裏來?--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九)

明海法師 2022-07-31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對於佛事活動,有的居士可能產生的…

全文 >

放焰口的密意,是讓我們變成一個富有的人,為甚麼會這樣說?--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八)

明海法師 2022-07-17

放焰口的法事,就是要幫我們解除這種貧乏感、饑渴感。怎麽解除呢?通過一套修行的儀軌。注意,放焰口也是一…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有人問佛陀,怎樣修福最快?佛陀說:齋僧、供僧!為甚麽齋僧修福的力量很強大呢?--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七)

明海法師 2022-07-03

漢地寺院常見的佛事有兩個,第一個是供齋。所謂供齋,通俗地說就是你們拿錢請寺院的師父吃飯,又叫齋僧。有…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在家裏有條件設佛堂,應該怎麽做呢?有甚麼是不能擺放的?--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六)

明海法師 2022-06-19

跟大家簡單講一講在家人在家裏設佛堂的問題。學佛以後,在家居士不一定非要在家裏供佛像,要考慮自身的條件…

全文 >

在家居士跟出家師父學習、打交道的過程中,切記要規避這些不如法的思想和行為⋯⋯--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五)

明海法師 2022-06-12

對於受了三皈依,成為佛教徒、佛弟子的在家居士,你皈依的不是哪個人。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

全文 >

為甚麼 一個世俗的環境中,被世俗的人所圍繞,出家人的修行會更加困難? --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四)

明海法師 2022-05-29

出家人在比丘戒裏面,有幾樣東西是不能有的。第一,不能私人有房子,私宅。假如你們很有錢,想供養師父房子…

全文 >

有甚麽樣的眾生,就有甚麽樣的佛教--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三)

明海法師 2022-05-15

今天的社會,家庭問題特別多,人們在情感上的危機很嚴重,眾生的這種煩惱和業力也會蔓延到寺院,蔓延到出家…

全文 >

在家居士跟出家人打交道,有的人是出於一種貪心,跟佛法不相應,到底是甚麼狀況?--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二)

明海法師 2022-05-01

我自己觀察和感受,發現有的在家居士跟出家人打交道,自然地都是想把出家人拉回到一種在家人的生活軌道裏。…

全文 >

出家人與在家人的關係、僧和俗的關係,不要當法師是你的「朋友」--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一)

明海法師 2022-04-17

學習佛法一定要落實到具體的言行,落實到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建立。我先講一個細節,就是你們到這裏聽課的時間…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 Page10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