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西藏轉世活佛的早期教育,對當今兒童教育有何可借鑒之處?(下)

(續上期)

(三)專注的培養——禪修

幼年活佛的課程中包括禪修。三世達賴喇嘛八歲的時候,便於 「夏秋兩季,在寺院頂部趺坐入定,苦讀經卷。」在十三世達賴喇嘛傳中也記載道:「他爲第一階段打坐參禪而隱居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在這兩個月另二十五天期間,除了他的老師之外,任何人也不准見他。」

禪修除了具有宗教的意義,還是培養專注的最好方法。在兒童教育中,我們常常發現注意力較集中的兒童學東西很快, 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則剛好相反。雖然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是根據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延長。然而同齡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有所差異,可見如果有意識的培養兒童的「專注」無形中將有助於他的學習。對於普通的兒童教育而言,如幼年活佛般「閉關」數十天固然不切實際,但在指導下進行短時間但長周期的禪修(或可稱爲注意力集中的培養)則不僅有助於兒童知識的學習,對於心性的培養也會有所助益。

(四)注重辯經——鍛煉口才,並有助於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辯經是藏傳佛教中最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可稱爲「辯證學」或「辯論的藝術」。辯經的目的是 「以佛法的正見去克服邪見,在辯論過程中釋疑」。既可以鍛練口才,也可以通過辯論的形式提高對佛法的領悟程度。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十歲時就開始研讀有關辯經的科目,十二歲時,就接受兩位指定的辯證學專家(tsenshap,伴讀)的訓練。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記中也提到有八個佛學博士(格西)經常在他面前辯經。在他童年的後期,他也經常參加辯經,他爲一方,一個佛學博士爲另一方。因此在他十三歲時,就可以在一大群僧侶面前講經布道,可謂辯才無礙。

「辯證學」的方法,如果可以在兒童的教育中適當運用,將辯論的訓練與之前的注重背誦相結合,既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學以致用,爲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打下基礎。且此法如運用得當,將會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五)道德教育的完善

任何一種宗教的教育都包含有完善的道德教育內容,佛教教育也是如此。在幼年活佛的學習中同時包括了知識教育及佛教教育,並且伴有品德高尚的親教師的言傳身教,因此,可以說知識的學習及道德的完善是同步進行的。然而在現代的兒童教育中,大部分家長注重的是知識的培養,沒有將道德品格的完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道德教育的不完善,小則影響兒童個體的全面發展,大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這種失衡應當引起教育者及整個社會的關注。

予當代兒童教育工作者以啟迪

在對小活佛的教育上,不同的教派在教法上會有些許不同,但整個學習過程均具有系統性,每一時期學習的目的性也極明確,次第分明。在這樣連貫系統的教育培養之下,很多活佛在年紀尚輕的時候便已經成爲精通佛學、佛教史、藏族史的專家,有的還精通醫學、修辭學、天文曆算等學科。

在活佛的幼年教育中,也存在著與現代兒童教育觀念相矛盾的地方。如幼年活佛經常無法同普通孩童一樣有很多玩耍的時間,也很少體會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的快樂。又因爲他們身負未來宗教領袖的重任,所以學習的東西遠遠超過普通孩童。因而在很多活佛的傳記裏,提及童年生活時都不覺得快樂。

從幼年活佛的學習經歷中,可以找尋到許多可供現代兒童教育借鑒或可與之相溝通之處。意大利教育學家蒙台梭利博士談到兒童時稱其具有「吸收性的心智(absorbed mind)」,她認爲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所獲取和吸收的一切會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響人的一生。在當代兒童教育中,作爲教育者,一方面我們應注意不能給兒童造成過多的壓力,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發掘兒童的潛力,針對其特性,給予豐富的教育。這樣才不致荒廢一生中至爲重要的學習階段。在兒童的敏感期如果錯過相應的教育,是遺憾的事。雖然從宗教的角度來講,普及的兒童教育無法與累世修行的活佛相提並論,但仔細閱讀活佛們今生幼年時所接受的教育,仍會給致力於兒童教育的工作者們以啓迪。

編按:簡寫版文章曾刊於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編《佛智禪心》一書。

參 考 書 目

《達賴喇嘛三世、四世傳》,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出版 ,1992。

查爾斯 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

丹珠昂奔主編,《歷輩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年譜》,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多傑才旦,《西藏的教育》,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1。

劉立千, 《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P180.

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謝佐何波,《藏族古代教育史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紮奇斯欽,海爾保羅,《一位活佛的傳記 –末代甘珠爾瓦•呼圖克圖的自述》,台北: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