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達摩祖師「二入四行」--從生活中體驗、實行(上)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達摩祖師的修行指引和思想可以用「二入四行」來概括, 當中四行包括: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對我們求道及行道很有助益。 

適逢農曆十月初五(2023年11月17日)是達摩祖師聖誕日,憶起「二入四行」法義,在此與大家探討祖師的教導,希望人人善思法意,活出快樂智慧的人生及慧命!

報冤行

當今世界,繁雜的環境往往形成恩恩怨怨的世局及人際關係,管它會生枝節,不管它又糾結難耐,那麼,如何看破?如何化怨氣為詳和?

祖師從「業與因果」法則來說出怨之所以生起原因及釋放方法。假設遇見一個不合自己意的人,我們會怎樣做?排斥、攻擊 ? 還是面對、接受?心念的轉變是將「業」轉化的因;其實我們都是造業者,這是佛法說「人身可貴」的理由,藉著我們各種言行的改變,將業力隨之善化。

舉一個情節說說:在工作場所總會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或有矛盾的同事,相見時,可以先稱呼對方嗎?不要輕視這個行為,因為引伸兩種後果,一是冰釋前業、一是加深彼此矛盾。

「業力」是行為所造成的結果,造成業的導火線是身口意。

真正的「報冤」不是只求心安或息事寧人,而是啟動人與人之間的慈悲心。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逢苦不憂,何以故 ? 識達故。此心生起時,與理相應,體怨進道,是故說言報冤行。」

隨緣行

喜來時,接受和戀棧是人之常情,如:名譽、地位、讚賞等,佛教稱這些事相為「八風」,因風生起種種意緒。祖師反而說,當面對八風的「喜受苦受境」時,不為所動。為何?

世間事相事物都是因緣聚合而生成,佛法稱之為「緣起法」,所以生起的事緣都是與業力有關,都會隨業而出現;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順境時宜感恩、遇逆境時,是我們「面對和體會怨的事相而將之轉入為修道」的知行。

「隨緣行」的知見有助我們,不幸在人地事物的境上,遇到逆境時不會落入失望,反而隨緣來修福修慧。緣的出現有喜有悲,修行「隨緣行」,讓我們不貪戀喜也不埋怨悲,所以稱為隨緣行。

經云:「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隨緣行。」

「煩惱即菩提」遇上煩惱,自然不好受,可是煩惱是必然出現,它卻是成就眾生的資糧。

  四行的二行:「無所求行」及「稱法行」 將在後文與眾分享。祝福!

(待續)

分享: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