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觀靈隱寺的「半稱心」:人生那能多如意,良玉不雕亦見美

過年的時候,親友見面常會互祝「萬事如意,從心所欲」。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好意頭」的吉利語,當不得真。…

全文 »
蕭雪樺 2017-10-19
在重看王羲之〈快雪時睛〉書法帖文後,就決定以這個主題來創作。以書法主義和精神,重新用炭來作畫,發揮炭的特性去表現東方獨特的美。

鄭元德:快雪時睛 炭畫煉心

咖啡是苦的嗎?蛋糕是甜的? 雨,是不是會一直下?…

全文 »
鄭振榮 2017-10-07

【佛詞碑】之「佛像」

每間佛廟都有供奉佛像,有廟自然有佛,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讀者諸君是否知道,釋迦牟尼在世之時,乃…

全文 »
火 中行 2017-10-05

你知否自己其實是信奉了印度外道?(二)

印度外道的傳統與新興思想可歸納為本體論、現象論以及種種與修持有關的邪見論。上文論述了佛陀如何針對外道…

全文 »
黃首鋼 2017-09-30

【明覺洞見】建設屬於自己的健全佛教生態──港澳佛教交流的一些反思

早年香港、澳門間佛教交流密切而頻繁。太虛大師、虛雲老和尚、觀本法師、竺摩法師等佛門龍象,先後弘化港澳…

全文 »
明覺洞見 2017-09-28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劇照:每隔一段時間,林惠宗先生都會駕長途車至輔仁大學醫學院,探望大體老師林太太(圖: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凝思死亡,省察生命──大體老師紀錄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的啟示

數碼港商場門外,偶爾一陣人語聲和汽車響聲,劃破了午後的寧靜,隨後又是一片寂然──一個晴朗清新的午後。…

全文 »
郭湄湄 2017-09-26

探索藏傳佛教的治療修行:專訪Tulku Lobsang

根據佛教信仰,心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包括我們所感受到肉體上的不適。因此,佛教對付病症的傳統方法採用整全…

全文 »
Lyudmila Klasanova 2017-08-28

失明人如何探索佛畫堂奧?在「以色觀法」佛畫導賞中領會以心眼觀佛國

佛菩薩莊嚴之相,猶如無聲的說法。欣賞佛教藝術的聖境妙色,是趣入佛門的途徑之一。那麼,失明人士會否少了…

全文 »
郭湄湄 2017-07-28
據西藏古來之傳說,六字明咒乃是來自上天的寶物,那是一種天音,擁有超乎想像的神秘力量(網路圖片)。

【佛詞碑】之「唵嘛呢叭咪吽」

前陣子有一個視頻在網路走紅,視頻中,一名爸爸側身摟著女兒哄她入睡,只聽見小娃兒放聲大哭,然後爸爸以一…

全文 »
火 中行 2017-07-13

美麗的光輝 無條件的大愛──觀《神奇女俠》後有感

早前看了電影《神奇女俠》(Wonder Woman),想不到會受感動!可能是戲中無論正邪角色都不斷重…

全文 »
黃首鋼 2017-07-08
錢鍾書攝於八十年代(圖:錢鍾書集)

撥開雲霧見青天──錢鍾書及季羨林的佛經寓言鉤沉記

佛經寓言,恆河沙數,或取材生活,或鉤沉舊籍,董理成篇。用來宣言說教,自當水到渠成。若追源溯始,鉤沉故…

全文 »
黃杰華 2017-07-04
天壇大佛胸口上的一個特別標誌 卍 ,究竟代表甚麼呢?(圖:網上圖片)

【佛詞碑】之「卍」

去過天壇大佛的朋友,大概也會注意到大佛胸口上的一個特別標誌──卍。…

全文 »
火 中行 2017-06-29
« 上一頁 Page1 … Page23 Page24 Page25 Page26 Page27 … Page42 下一頁 »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2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