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光山:星雲大師並非「坐缸圓寂」,而是「坐塔荼毘」

圖為星雲大師的真身坐塔(圖:人間通訊社)

星雲大師2月5日安詳捨報,圓寂頌讚典禮將於2月13日上午9時,在佛光山雲居樓舉行。他圓寂後,一切備辦事項都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

外界誤傳星雲大師為「坐缸圓寂」,數年後開缸成為肉身菩薩。佛光山近日澄清,大師是「坐塔荼毘」,而不是「坐缸圓寂」。

坐缸與坐塔有甚麼分別?

《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撰文解釋,「坐缸」與「坐塔」不同──前者是「坐化」與「缸葬」的合稱,而「缸葬」即是「甕棺葬」,將往生者放入陶製容器中安葬。

「缸葬」的文化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在黃河流域流行。佛教將「坐化」與「缸葬」兩者結合,最早出現於明代。

星雲大師圓寂後是「坐塔荼毘」,即是法體真身坐入塔中,七日後火化。而大師坐龕的設計是「涅槃塔」,設計源自印度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

涅槃寺是白色橫筒狀的建築,四周開有圓形小窗,內裏供奉五世紀臥佛像。而涅槃塔位於該寺後面,高2.74米,為米白色覆鉢式塔,傳說是佛陀涅槃的處所,存有佛陀舍利。

據說,涅槃塔原塔應為玄奘大師記載的阿育王塔,後來遭到毀損。它在十九世紀時被發掘,1927年由緬甸的佛教徒出資重建。

而僧人往生後的火化、火葬,亦稱為「荼毘」。《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在涅槃時,本來一天內就要火化,後來延至七日才火化。因此,星雲大師選擇七日後火化,也是有所依據。

大師在十多年前,以〈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為名撰寫遺囑,說:「在人生的生命之流裏,如同大江東去,終會有再回來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圓滿,還會有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妙熙法師說,大師的報身雖然圓寂,但法身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他的化身就更多了,只要我們願意實踐行佛,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那麼我們也是大師的千百億化身。


延伸閱讀:
悼念 星雲大師——一代宗師 典範轉移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