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如何理解下下品生者住胎「十二劫」的問題

圖:pureland-amitabha.blogspot.com

「下品下生」不是好東西?

一般初修淨土法門的人聽聞「三輩九品」之經文後,不問因由,自然希望能爭取蓮生上品,總不屑以「下品下生」得生淨土。一者,下品下生者皆是五逆十惡凡夫、天理不能容的社會敗類,幾乎沒有人自認是此品輩眾生。

二者,下品下生者縱使得生,要住胎十二大劫,在九品中最遲出胎開華。一般人都以「下品下生」為恥,是極樂世界眾生中之地底泥。當然,也有人認為:哪怕自己「下品下生」得生,總之往生有份,就算最低、最後、包尾,乃至住胎十二大劫,都無所謂。總而言之,「下品下生」就不是好東西。

以上種種心態是很正常的,此因學佛人多以自修持力,多從戒定慧入手,斷惑證果,拾級而上,乃至佛果。善導大師註疏《觀經》的「三輩觀」時,指出三輩者修散善,迴向發願,求生淨土,即以三福為往生正因,九品為往生正行,是淨土宗的「要門」行者。

他們因「受法不同」,「修業時節,延促有異」,以致「臨命終時,聖來迎接不同,去時遲疾」,乃至「到彼華開,遲疾不同」,「華開以後,得益有異」。修因既不同,果報亦有異。行者自然求高品位,力爭上品蓮生,無可厚非。


「上品上生」也不是好東西!

《觀經》九品文中,住胎時劫由上品上生者即悟開華、順次為經宿、一日一夜,或由尋開、七日,乃至七七日、六劫、乃至下品下生的十二劫等,確實說明華開有遲有疾。但我們未探討華開遲疾問題之前,應先要弄清楚為甚麼蓮花未敷,住苞未出呢?本來,往生淨土者皆是蓮花「化生」;生就是生,為何有未完全生出來,喻作「胎生」呢?

釋尊解釋云:「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這麼說來,九品蓮生的胎生並不是好東西,包括上品上生也不是好東西!為甚麼我們不捨胎生而取化生呢?又凡夫可否化生入報土呢?怎麼樣可以呢?原來,胎生的問題出自在「以疑惑心,修諸功德」或「猶信罪福,修習善本」,即善導大師所指的「以三福為正因,九品為正行」,迴願求生淨土,所以全部都要入胎,含華未出!

究竟「修諸功德」者疑惑甚麽,以致胎生呢?站在淨土宗的立場,他們疑惑佛智,相當於疑惑阿彌陀佛歷五劫思惟的不可思議名號,又疑惑佛力,相當於疑惑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疑惑稱其名號者得生。正因為三輩九品者不能一心專稱佛名,反而以修諸功德,迴願求生,這就是經文所說的「以疑惑心,修諸功德」!


九品凡夫怎樣能夠化生入報土呢?

如此這般,若凡夫不疑惑佛智,相當於深信阿彌陀佛歷五劫思惟的不可思議名號,又不疑惑佛力,相當於深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深信稱其名號者得生,並一心專稱佛名,不再以修諸功德迴願求生,那麼,凡夫反而能乘佛本願力,化生入報!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三輩九品文中,特別提出九品機眾應「辨定三心,以為正因」。

此因九品機眾雖然遇緣有異,受法不同,最初認定以三福為正因,九品為正行,求生淨土,但只要他們後來清晰明辨,隨時隨地決定以三心為往生的正因,念佛為往生的正行,即如《觀經》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若然,此等三輩九品的人未能「辨定三心,以為正因」,念佛以為正行,還是以三福為正因,九品為正行,求生淨土,他們縱使有大福德、大因緣得生淨土,亦難免「胎生」。當中下品下生的機眾可能真的要住胎五百歲,乃至十二劫,才能宮華開發,見佛悟忍。

但若然下品下生的機眾「辨定三心,以為正因」,念佛以為正行,只要他們「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如上所述,即便往生,凡夫入報矣!

當知,乘佛本願力,專稱佛名者往生,並無品輩之分。《觀經》下生下品文言住胎十二劫,方能華開,只是方便說,抑止三輩九品的人不要走回頭,再造五逆十惡凡夫,靠臨終遇善,以惡緣迴願求生,否則縱使幸而得生,還需住胎。

我們不妨再看《無量壽經》的胎生文,泛指胎生者五百歲不得見佛,顯然,釋迦世尊談及住胎時劫、華開遲疾,是順應此方世界眾生的根機,權巧地開個方便,以約數作出比較而說明之。上文指出極樂世界是報非化,言「報土」者,平等一相,豈有上下、遲疾、品級等分別相呢?

又如曇鸞大師言:「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澠一味,焉可思議!」意謂在娑婆世界本來有三輩九品之分,但今現在極樂世界已沒有一和二之別,如水入大海,咸同一味,無分彼此!這是阿彌陀佛成就極樂報土的本意,應知。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